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B....

下列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B. 油脂、淀粉、蛋白质均为可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

C.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D. 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A 【解析】A、维生素C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氧化,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时损失小,选项A正确;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C、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所以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选项C错误;D、蛋白质水解需要在酶的作用下,高温破环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能分解成氨基酸,选项D错误;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2018·山东省青岛市5月第二次模拟检测)有机物I(分子式为C19H20O4)属于芳香酯类物质,是一种调香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A属于脂肪烃,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组峰,面积比为3:1,其蒸汽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2.5g·L-1;D分子式为C4H8O3;E分子式为C4H6O2,能使溴水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共面的原子至少有__________个。

(2)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的同系物KE多一个碳原子,K有多种链状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水解的有____________种。

(5)反应①~⑦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 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经4步反应制备可降解塑料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电化学还原技术是一种处置CO2的绿色环保、有发展潜力的方法。铜、铂、铟(In)等金属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In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与Cu元素同周期,且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过渡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第一电子亲和能(E1)是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试分析碳元素的E1较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tC14(NH3)2]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所含化学键类型包括__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b.共价键c.金属键d.配位键e.氢键

[PtCl4(NH3)2]中H-N-H键之间夹角______(填“>”“<”或“=”)NH3分子中H-N-H键之间夹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60晶体可采取非最密堆积,然后在空隙中插入金属离子获得超导体,如图为K3C60的面心立方晶胞。则K+占据的是C60围成的正四面体空隙和_____空隙,若C60分子的原子坐标参数分别为A(0,0,0),B(),C(1,1,1)等,则距离A位置C60分子最近的K+的原子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__。判断晶体熔沸点高低:C60_________K3C60(填“>”“<”或“=”)。

 

查看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规律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汽车排气管内的催化转化器可实现尾气无毒处理。

已知:N2(g)+O2(g)=2NO(g)    △H=+180.5kJ·mol-1

2C(s)+O2(g)=2CO(g)     △H=-221.0l kJ·mol-1

CO2(g)=C(s)+O2(g)       △H=+393.5kJ·mol-1

则①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H=_________kJ·mol-1

②在600K时,将3.0mol NO、3.6mol CO通入固定容积3L的密闭容器中,20min后,反应达平衡,测得N2的浓度为0.2mol·L-1,则NO的转化率=___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若改变下列条件之一,达新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一定减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增加CO的量   b.加入催化剂   c.降低温度   d.扩大容器体积

(2)某实验小组在研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探究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已知四氯合钴(Ⅱ)离子(蓝色)与六水合钴(Ⅱ)离子(粉红色)之间存在如下平衡:[CoC14]2-+6H2O [Co(H2O)6]2++4C1-。甲同学向某已呈现紫色的氯化钴溶液中通入HC1,发现溶液变为________色;乙同学向溶液中加水,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将一收集满干燥NO2的注射器与色度计、电脑连接,推压活塞可得到如下实验曲线。

由图可知:增大压强,该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碲(Te)是一种第VIA族分散稀有元素,主要伴生于铜、镍、铅等金属矿藏中。TeO2属于两性氧化物,难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工业上可从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Cu2Te,还有少量的Ag、Au)中提取碲。其工艺流程如下:

(1)“加压浸出”生成Te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压浸出”时控制pH为4.5~5.0,酸性不能过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酸酸浸”后将SO2通入浸出液即可得到单质碲,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已知:Ksp(Ag2SO4)=7.70×10-5,Ksp(AgC1)=1.80×10-10。盐酸酸浸时,“浸出渣1”中Ag2SO4可充分转化为AgC1。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可以实现充分转化_________________

(4)NaOH碱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流程中,电解过程用石墨为电极得到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浸出法是工业提取金属常用的方法,某实验小组用1.0mol· L-1的草酸在75℃时浸出镍。随时间变化,不同固液比对镍浸出率的影响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固液比与镍浸出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固液比之外,你认为影响金属浸出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项)。

 

查看答案

硫酰氯(SO2C12)常用于制造医药品、染料等。通常情况下其熔点为-54.1℃,沸点69.2℃,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某实验小组拟用干燥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其实验装置如下:

(1)有关冷凝管的使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

a.蒸气冷凝在内管的外壁上

b.当蒸馏液体的沸点超过140℃,水冷易炸裂仪器,此时多采用空气冷凝管

c.蛇形冷凝管多用于有机制备的回流,适用于沸点较低的液体

d.内外管所围出的空间为行水区,有吸收蒸气热量并将热量移走的功用

(2)B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改变装置的前提下,丁中的KClO3可用_____________代替(填化学式)。

(4)该小组向Cu(NO3)2·3H2O晶体中滴加SO2C12制备少量无水Cu(NO3)2

①请写出SO2C1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SO2C12的作用除了吸水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定无水Cu(NO3)2的纯度,可用分光光度法。现测得[Cu(NH3)4]2+的吸光度A与Cu2+标准浓度关系如图所示(已知4NH3·H2O+Cu2+==[Cu(NH3)4]2++4H2O)。

称取0.3150g制得的无水Cu(NO3)2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并配制成100mL溶液,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准确量取10.00mL,加过量氨水,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测得其吸光度A=0.8。则此无水Cu(NO3)2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