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乙烯是合成食品外包装材料聚乙烯的单体,可以由丁烷裂解制备。裂解的副反应为C4H1...

乙烯是合成食品外包装材料聚乙烯的单体可以由丁烷裂解制备。裂解的副反应为C4H10(g,正丁烷) CH4(g)+C3H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上,将稳定单质的能量定为0,由元素的单质化合成单一化合物时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生成热可表示该物质相对能量。25℃、101kPa 几种有机物的生成热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烷

乙烷

乙烯

丙烯

正丁烷

异丁烷

生成热/ kJ·mol-1

-75

-85

52

20

-125

-132

 

由正丁烷裂解生成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正丁烷发生反应生成乙烯。

①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c(C2H4)·c(C2H6)/c(C4H10)保持不变

C.反应热保持不变                 D.正丁烷分解速率利乙烷消耗速率相等

②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物的转化率可采收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正丁烷,在一定条件(浓度、催化剂及压强等) 下发生反应测得乙烯产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温度高于600℃随着温度升高乙烯产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向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正丁烷,反应生成乙烯和乙烷经过10min 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1.75 倍。

0~10min 内乙烷的生成速率v(C2H6)=__________ mol·L-1·min-1

②上述条件下,正丁烷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 (5) 丁烷一空气燃料电池以熔融的K2CO3( 其中不含O2-HCO3-)为电解质以具有催化作用和导电性能的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该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26CO2+13O2+52e-=26CO32-则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4H10(g,正丁烷) C2H4(g)+C2H6(g) △H =+92kJ·mol-1 BD 升高温度 催化剂活性降低,副产物增多 0.015 75% 0.45 C4H10+13CO32--26e-=17CO2+5H2O 【解析】(1)反应热=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52-85+125=+92 kJ·mol-1,所以正丁烷裂解生成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正丁烷) C2H4(g)+C2H6(g) △H =+92kJ·mol-1;正确答案:C4H10(g,正丁烷) C2H4(g)+C2H6(g) △H =+92kJ·mol-1。 (2)①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总体积不变,根据ρ=m/V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恒为定值,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K=c(C2H4)·c(C2H6)/c(C4H10),K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反应热与反应进行的程度有关,与反应是否达平衡无关,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正丁烷分解速率与乙烷消耗速率相等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够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正确选项DB。 ②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采用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等;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使平衡右移,可以采用升高温度,减少生成物浓度等,因此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是升高温度;正确答案:升高温度。 (3)正丁烷制备乙烯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乙烯的转化率增大,但是温度高于600℃时,随着温度升高,乙烯产率降低,可能是温度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副产物增多;正确答案:催化剂活性降低,副产物增多。 (4)①在一定温度下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正丁烷,反应生成乙烯和乙烷,经过10min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1.75倍,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2×1.75=3.5mol,设生成乙烯的量xmol,2-x+x+x=3.5,x=1.5 mol,生成的乙烯为1.5 mol,生成乙烷的量为1.5 mol;0~10min内的生成乙烷速率v(C2H6)= 1.5/10÷10=0.015 mol·L-1·min-1;正确答案:0.015。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丁烷的变化量1.5 mol,平衡转化率为1.5/2×100%=75%;上述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c(C4H10)=0.5/10=0.05 mol·L-1, c(C2H4)= c(C2H6)= 1.5/10=0.15 mol·L-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c(C2H4)×c(C2H6)/c(C4H10)=(0.15)2/0.05=0.45;正确答案:75%;0.45。 (5)丁烷一空气燃料电池,在熔融K2CO3(其中不含O2-和HCO3-)为电解质情况下,丁烷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极反应为C4H10+13CO32--26e-=17CO2+5H2O;正确答案:C4H10+13CO32--26e-=17CO2+5H2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化合物。以氟碳铈矿( 主要含CeCO3F)为原料制备CeO2 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Ce4+能与F-结合成[ CeFx](4-x)+,也能与SO42-结合成[CeSOa4]2+;

ii.在硫酸体系中Ce4+能被萃取剂[(HA)2 ]萃取Ce3+不能

iii.常温下,Ce2(CO3)3饱和溶液浓度为1.0×10-6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铈的原子序数是58,它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焙烧过程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2种即可)。

(3)“氧化焙烧产物CeO2 与稀H2S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浸出的过程中常加入适量的Na2SO4浓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萃取时存在反应:Ce4++n(HA)2Ce(H2n-4A2n)+4H+萃取后水层中还存在的含铈元素的微粒主要是__________,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5)“反萃取中加H2O2的主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萃取后所得水层中加入1.0mol/LNH4HCO3溶液,产生Ce2(CO3)3沉淀,当Ce3+沉淀完全时[c(Ce3+)=1×10-5mol/L],溶液中c(CO32-)约为______________

(6)CeO2 是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关键成分,它能在还原气氛中供氧在氧化气氛中耗氧。在尾气消除过程中发生着CeO2CeO2( 1-x)+xO2 ↑(0≤x≤0.25)的循环。请写出CeO2消除CO尾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5 ℃时,将 1.0 L w mol·L1 CH3COOH 溶液与 0.1 mol 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CH3COOHCH3COONa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点混合液中c(Na)>c(CH3COO)

B. 加入CH3COOH过程中, 增大

C. c点存在:c(CH3COOH)+c(CH3COO) =0.1+w

D. abc对应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查看答案

铝石墨双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低成本、高效电池。原理为:A1Li+Cx(PF6)Al+xC+Li++PF6-。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向铝锂电极移动

B.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Cx(PF6)+e-=xC+PF6-

C. 充电时,应将铝石墨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D. 充电时,若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阴极质量增加9 g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Ne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族序数等于周期数,Y 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溶解在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中

B. W、X、Z 的简单离子均能促进水的电离

C. W 的氢化物与X、Y、Z 的氧化物均不反应

D. 原子半径:X>Y>Z>W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FeCl2溶液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

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FeCl2 部分变质

B

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Br- 还原性强于Cl-

C

SO2通入BaCl2溶液中,然后滴入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白色沉淀为BaSO3, 然后转化为BaSO4

D

将稀硫酸滴入淀粉溶液中并加热,  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