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将NaOH 溶液分别滴加到两种一元弱酸HA 和HB 中,两种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电离常数:Ka(HB)>Ka(HA)
B. Ka(HA)的数量级为10-5
C. 当HA 与NaOH 溶液混合至中性时:c(A-)=c(HA)
D. 等浓度等体积的HA 和NaB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H+)>c(OH-)
短周期元素a、b、c、d、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它们形成的化合物X、Y、Z、W 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Z均含有d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Y是两性氢氧化物;0.1mol·L-1W溶液的pH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B. b元素的单质和氢化物可能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C. c与e和a与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且化学键类型相同
D. b、c、d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b
用电解法可提纯含有某种钾的含氧酸盐杂质(如硫酸钾、碳酸钾等)的粗KOH容液,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f为阳极,电极e上H+ 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极e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C. d处流进粗KOH溶液,g处流出纯KOH溶液
D. b处每产生11.2L气体,必有1molK+ 穿过阳离子交换膜
实验密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 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 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有Fe2+
C. 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
D. 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
从牛至精油中提取的三种活性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中含有2 个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指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
B. b 分子存在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C. 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 a、b、c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
《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 溶解 B. 过滤 C. 萃取 D. 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