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2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物之一,SO2 的含量是衡量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工业上常采用催化还原法或吸收法处理SO2。催化还原SO2不仅可以消除SO2污染,而且可得到有价值的单质S。
(1)在复合组分催化剂作用下,CH4可使SO2转化为S,同时生成CO2 和H2O。已知CH4和S的燃烧热分别为a kJ/mol 和b kJ/mol,CH4和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H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用H2还原SO2生成S的反应分两步完成,如图1所示,该过程中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 所示:
①分析可知X为____________(写化学式),0~t1时间段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0~t1时间段用SO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不写条件)
(3)焦炭催化还原SO2生成S2,化学方程式为:2C(s)+2SO2(g)S2(g)+2CO2(g),恒容容器中,lmol/L
SO2与足量的焦炭反应,S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3 所示。
①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_____0(填“>”或“<”),
②计算a点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可用Na2SO3溶液吸收S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时用1mol/L的Na2SO3溶液吸收SO2,当溶液pH=7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H2SO3的电离常数K1=1.3×10-2,K2=6.2×10-8]
钼(Mo)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它具有强度高、熔点高、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气等领域。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一种新型水处理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钼催化剂(主要成分为MoS2,含少量Cu2S,FeS2)回收Mo并制备钼酸钠晶体,其主要流程图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提高焙烧效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MoS2中的钼元素在空气中焙烧,很容易被氧化成MoO3,若反应中生成0.1molMoO3,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2)往固体1中加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备钼酸钠晶体还可用通过向精制的MoS2中直接加入次氯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氧化的方法,若氧化过程中,还有硫酸钠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已知钼酸钠溶液中c(MoO42-)=0.40mol•L-1,由钼酸钠溶液制备钼酸钠晶体时,需加入Ba(OH)2固体以除去CO32-,当BaMoO4开始沉淀时,CO32-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已知:Ksp(BaCO3)=2.6×10-9,Ksp(BaMoO4)=4.0×10-8,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6)锂和二硫化钼形成的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xLi+nMoS2Lix(MoS2)n[Lix(MoS2)n附着在电极上],则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亚硒酸(H2SeO3)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亚硒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H2SeO3、HSeO3-、SeO32-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相同物质的量NaHSeO3和Na2SeO3 固体完全溶于水可配得pH为4.2的混合液
B. pH=l.2的溶液中:c(Na+)+c(H+)=c(OH-)+c(H2SeO3)
C. 常温下,亚硒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2=10-4.2
D. 向pH=1.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4.2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利用“ Na-CO2”电池将CO2变废为宝。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可充电“Na-CO2”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电极材料,放电反应方程式为4Na+3CO2 =2Na2CO3+C。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流流向为:MWCNT→导线→钠箔
B.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CO2+4Na++4e-===2Na2CO3+C
C. 原两电极质量相等,若生成的Na2CO3和C全部沉积在电极表面,当转移0.2 mol e-时,两极的质量差为11.2g
D. 选用髙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做电解液的优点是导电性好,与金属钠不反应,难挥发
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关于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2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0.1 mol/L FeCl3溶液3滴,振荡,充分反应 | 溶液呈深棕黄色 |
② | 将上述溶液均分后分置于试管1和试管2中 |
|
向试管1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 | 溶液显红色 | |
向试管2中加入1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上层为浅棕黄色,下层为紫色 | |
③ | 取试管2的上层液体置于试管3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 | 溶液微弱变红 |
A. FeCl3与KI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I2生成
B. 试管1中溶液显红色,证明FeCl3与K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
C. 试管3中红色比试管1中浅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D. 试管2中上层溶液变为浅棕黄色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简单氢化物中;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Q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B.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Q>Z>W>X>Y
C. 元素X与Y组成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
D. 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与Q的单质可发生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