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Na-CO2”电池将CO2变废为宝。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可充电“Na-CO2”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电极材料,放电反应方程式为4Na+3CO2 =2Na2CO3+C。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流流向为:MWCNT→导线→钠箔
B.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CO2+4Na++4e-===2Na2CO3+C
C. 原两电极质量相等,若生成的Na2CO3和C全部沉积在电极表面,当转移0.2 mol e-时,两极的质量差为11.2g
D. 选用髙氯酸钠-四甘醇二甲醚做电解液的优点是导电性好,与金属钠不反应,难挥发
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关于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2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0.1 mol/L FeCl3溶液3滴,振荡,充分反应 | 溶液呈深棕黄色 |
② | 将上述溶液均分后分置于试管1和试管2中 |
|
向试管1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 | 溶液显红色 | |
向试管2中加入1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上层为浅棕黄色,下层为紫色 | |
③ | 取试管2的上层液体置于试管3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 | 溶液微弱变红 |
A. FeCl3与KI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I2生成
B. 试管1中溶液显红色,证明FeCl3与K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
C. 试管3中红色比试管1中浅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D. 试管2中上层溶液变为浅棕黄色是平衡移动的结果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简单氢化物中;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Q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B.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Q>Z>W>X>Y
C. 元素X与Y组成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
D. 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与Q的单质可发生置换反应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3.6 g H2O中所含电子数为2NA
B. 1 mol NH4HCO3晶体中,含有NH4+、NH3和NH3·H2O的总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22.4LO2和22.4LNO混合后所得气体分子数小于1.5NA
D. 由1molCH3COONa和少量CH3COOH形成的中性溶液中,CH3COO- 数目为NA
在探索苯结构的过程中,人们写出了符合分子式“C6H6”的多种可能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5对应的结构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1个
B. 1--5对应的结构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1--5对应的结构中的一氯取代物只有1种的有3个
D. 1--5对应的结构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下面关于中国化学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的KNO3是利用了它的氧化性
B. 蔡伦利用树皮、碎麻布、麻头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
C.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梁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D. 英文的“中国”(China)又指“瓷器”,我国很早就依据化学原理制作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