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温度下,已知反应mX(g)+nY(g)qZ(g) ΔH>0,m+n>q,在体积...

某温度下,已知反应mX(g)nY(g)qZ(g) ΔH>0mn>q,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v(Y)v(X)    B. 增加Y的物质的量,X的转化率增大

C. 降低温度,的值变小    D. 加入X,反应的ΔH增大

 

B 【解析】A、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故有v逆(Y)=v逆(X),应该是当反应速率v逆(Y) =v逆(X)=v正(X) 时才说明反应达平衡,选项A错误;B、增加Y的物质的量,X的转化率增大,选项B正确;C、降低温度,平衡左移,的值变大,选项C错误;D、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加入反应物X,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吸收的热量增大,但反应的ΔH不变,选项D错误。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s),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X)

n(Y)

n(M)

n(N)

800

0.10

0.40

0.080

0.080

800

0.20

0.80

a

a

900

0.10

0.15

0.06

0.0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实验①中,5min达平衡,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X)=0.016mol/(L•min)

C. 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2.5

D. 实验②中,达到平衡时,a大于0.16

 

查看答案

TK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0molCOCl2,发生反应COCl2(g)Cl2(g)+CO(g)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s

0

2

4

6

8

n(Cl2)/mol

0

0.030

0.039

0.040

0.0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K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75

B. 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度v(CO)=0.015mol·L-1·s-

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l2)=0.022 mol•L-1,则反应的△H<0

D. 平衡后向上还容器中再充入0.10molCOCl2,平衡正向移动,COCl2的转化率增大

 

查看答案

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Q(g) 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反应速率v(A):v(B):v(C):v(D) =m:n:p:q

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同时pmol C也断键反应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⑥

 

查看答案

铝有多重优良性能,因而有极为广泛的用途。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Ⅰ”的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

B. “电解Ⅱ”阴极区溶液pH变大

C. 理论上每生成1molAl,会有0.75molO2产生

D. “电解Ⅱ”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CO32-+2H2O-4e-=4HCO3-+O2

 

查看答案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操作

现象

取一块打磨过的生铁片,在其表面滴1滴含酚酞和K3[Fe(CN)6]的食盐水

放置一段时间后,生铁片上出现如右图所示“斑痕”。其边缘处为红色,中心区域为蓝色,在两色环交界处出现铁锈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生铁片发生吸氧腐蚀

B. 交界处:4Fe2++O2+10H2O=4Fe(OH)3+8H+

C. 边缘处:O2+2H2O+4e-=4OH-

D. 生铁片发生吸氧腐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