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氯化铝溶...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铝不溶于碱

B

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变浑浊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C

向淀粉溶液中滴入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无银镜现象出现。

淀粉未水解

D

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 

有白色沉淀生成

X可能是Cl2或NH3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氢氧化铝能溶解于强碱溶液,氨水为弱碱溶液,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选项A错误;B、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要看元素的最离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所以不应该使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应该用高氯酸与石灰石反应,选项B错误;C.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然后加NaOH溶液条件至碱性条件下,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选项C错误;D、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亚硫酸钡或硫酸钡,则X可能为氨气或者氧化性气体如氯气、臭氧等,选项D正确。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其中X原子的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Z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与X、Y与Z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Y和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与Z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B. X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C. Y、Z、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D. X、Y、Z、W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查看答案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g D218O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 2.24L Cl2通入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NA

C. 1mol/L碳酸氢钠溶液中的HCO3数目小于NA

D. 一定条件下,39g的乙炔和苯的气体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A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B. 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共有4 

C. C3H6Br2有5种结构

D. 某卤代烃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硝酸银溶液,若出现浅黄色沉淀,则证明该卤代烃中含有溴原子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µ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C. 生活污水可灌溉庄稼,所以能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D. 创新生产工艺,实现电动机车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方式

 

查看答案

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现取2.3 g A与2.8 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2.7 g,碱石灰增重2.2 g。回答下列问题:

(1)2.3 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H)=______mol;n(C)=_______mol

(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