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A、B、C、D、E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为非金属元素,且A、E同主...

A、B、C、D、E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为非金属元素,且A、E同主族,C、D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E原子的质子数等于C、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试推断:

(1)写出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C、D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它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B和D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B的单质呈固态,D的单质呈气态    b.D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B的氢化物

c.B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B呈正价           d.D的氢化物的沸点高于B的氢化物

 

第二周期第ⅣA 族 NH4NO3 极性键、离子键 NH4++OH-NH3↑+H2O O bc 【解析】 根据元素的位置及结构特点可判断,A、B、C、D、E四种短周期元素H、C、N、O、Na。 (1)碳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ⅣA;(2)A、C、D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H4NO3,所含化学键类型为极性键、离子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方程式为NH4++OH-NH3↑+H2O;(3)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电子式为;(4)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碳的非金属性。故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①.依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和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气反应越容易、越剧烈,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②.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③.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④.非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简单阴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弱的;⑤.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所以答案选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 己知C(s)+O2(g)=CO2(g)   △H1;C(s)+ 1/2O2(g)=CO(g) △H2。则△H1>△H2

C. 已知中和热为ΔH=-57.3 kJ·mol-1,则H2SO4(aq)与Ba(OH)2(aq)反应生成2moIH2O(l) ΔH=-114.6 kJ·mol-1

D. 甲烷的燃烧热为ΔH=-890.3 kJ·mol-1,1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4kJ, 则lg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0.14kJ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X、Y、Z、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W>X>Y

B.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W>Z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D. Y 与X、Y 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

原子半径

0.16

0.143

0.102

0.089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乙与戊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乙单质能与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剧烈反应

C. 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甲、丁的单质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速率:甲<丁

D. 丙单质在戊单质中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物质中丙为+6价

 

查看答案

已知H2(g)+Br2(l)=2HBr(g)  ΔH=-72kJ·mol-1 蒸发l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H-H

Br-Br

H-Br

键能(kJ·mol-1

436

200

a

 

表中a的数值为

A. 267    B. 339    C. 354    D. 369

 

查看答案

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的步骤为:TiO2→TiCl4

已知:①C(s)+O2(g)=CO2(g) △H1=-393.5kJ·mol-1 

②2CO(g)+O2(g)=2CO2(g) △H2=-566 kJ·mol-1 

③TiO2(s)+2Cl2(g)=TiCl4(s)+O2(g) △H3=+141 kJ·mol-1 

则TiO2(s) +2Cl2(g)+2C(s)=TiCl4(s)+2CO(g)的△H是

A. -80 kJ·mol-1    B. -160 kJ·mol-1    C. +160 kJ·mol-1    D. +80kJ·mol-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