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结构简式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molA最多能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B. 1mol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mol
C. 有机物A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 有机物A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HBr发生反应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N2(g)+3H2(g)
2NH3(g) △H=-92.4 kJ·mol-1,当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N2、1.5molH2使其充分反应,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6.2 kJ
B. 常温常压下,7.1gCl2与足量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 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数目为0.1NA
D. 12g金刚石晶体中含有的碳碳键数目为4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某公司的仓库发生爆炸,事发仓库里存放了大量的硝酸铵、氰化钠、电石和金属钠等危险化学品这四种药品均属于电解质
B. 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C. 氮氧化物对环境有很大危害,如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产生光化学烟雾等
D. 工业上利用氯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取漂白粉
某新型有机酰胺化合物M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含氧的质量分数为0.552,已知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一组峰,可发生银镜反应。
② ![]()
③R—COOH
R—COCl
④
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B中含有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
(2)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生成G的“条件a”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F+H→M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芳香族化合物W有三个取代基,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当W分别与Na、NaOH充分反应时,1mol W最多可消耗的Na、NaOH分别为2 mol、1mol。试分析W共有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每一种同分异构体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_____组峰。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C2H4和HOCH2CH2OH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
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互化物属于合金的一种,大多数以金属键结合,如Cu9Al4、Cu5Zn8等,它们的合成对超导材料、贮氢合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某金属互化物具有自范性,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该金属互化物属于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基态铜原子核外有________种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铝原子有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3)锌能与类卤素(CN)2反应生成Zn(CN)2。写出(CN)2的电子式__________,1mol(CN)2分子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
(4)配合物[Cu(En)2]SO4的名称是硫酸二乙二胺合铜(Ⅱ),是铜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其中En 是乙二胺(H2N-CH2-CH2-NH2)的简写。
①该配合物中含有化学键有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配位键 E.金属键
②配体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铜与金形成的金属互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每个金原子周围与之最近且等距的金原子有___________个,它们构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__。其晶胞边长为anm,该金属互化物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实验室常用乙醇与浓硫酸来制取乙烯,反应装置如下图A所示,发生反应为CH3CH2OH
CH2=CH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实验中,混合乙醇与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通常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A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用该方法在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并使装置A中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等杂质气体。为确定乙烯及各种杂质气体的存在,请用上面给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设计。
探究设计1:若要检验A中所得气体含有SO2,可将混合气体直接通入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下同)装置;若要检验A中所得气体含有乙烯,可将混合气体直接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设计2:若将A中所得气体依次通过①→②→③→E装置,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乙烯气体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
则:(1)设计2中①→②→③装置对应的装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
(2)设计2中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2中确认乙烯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设计3:若要一次性将乙烯、CO2、SO2三种气体全部检验出来,气体被检验出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为A→______(填装置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