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①R-CH=CH2
R-CH(OH)CH2Br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D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
(2)A的名称是__________(系统命名法)。
(3)反应②的条件为__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H为B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共有__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2:2:1的是__________ (写出结构简式)。
i.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ⅱ.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
为原料(其他原料任选)制备
,请设计合成路线__________。
贵州的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国占优势地位的有铝、磷、煤、锰、重晶石、黄金、铅锌、锑等众多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金元素属于铜族元素,原子结构与铜相似,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基态金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Cu2+能与多种离子或分子形成稳定性不同的配合物。经X射线衍射测得配合物酞菁铜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所示:

①酞菁铜结构中非金属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②酞菁铜结构中N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酞菁铜结构中不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
A.配位键 B.金属键 C.σ键 D.π键
(2)煤通过干馏、气化、液化可获得清洁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氨是其中之一。NH3的 VSEPR模型为__________。
(3)锰、铁两元素中第三电离能较大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原因是___________。
(4)碲化锌(ZnTe)具有宽禁带的特性,常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碲化锌晶体有立方和六方两种晶型,其立方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已知a、b、c的原子坐标参数分别为(0,0,0)、(
,0,
)、(
,
,
)。则d的原子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
②若两个距离最近的Te原子间距离为apm,则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g/cm3(列式即可)。
冰晶石(Na3AlF6)微溶于水。冰晶石主要用作冶炼金属铝的助熔剂,也可用作农作物杀虫剂、制造乳白色玻璃和搪瓷的遮光剂等。工业上用萤石(CaF2含量为96%)、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氟硅酸钠法制备冰晶石,其工艺流程如下:

(1)Na3AlF6中Al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为了提高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适当升高温度;②搅拌;③__________。
(3)根据下表数据,选择“酸浸”时最适合的条件为__________。
实验编号 | 萤石品位 | 硫酸浓度 | 反应温度/℃ | 获得Na2SiF6的质量/g |
1 | 96% | 25% | 60-70 | 120 |
2 | 96% | 35% | 60-70 | 153 |
3 | 96% | 35% | 80-90 | 100 |
4 | 96% | 40% | 60-70 | 141 |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电解熔融Al2O3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Al2O3和Na3AlF6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__________。

A.生成O2的速率 B.固体中Na3AlF6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6)此生产工艺的优点为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已知:NOx能与Na2O2反应;NO和NO2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3ˉ和Mn2+。
I.用下图所示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可制得少量亚硝酸钠(2NO+Na2O2=2NaNO2)。

(1)B、D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
(2)通NO前,需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
(3)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常温下,测得实验前后C的质量差值为0.30g,则制得NaNO2________g。
Ⅱ.NO2和Na2O2都有较强氧化性,为探究N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i.NO2氧化Na2O2;假设ii.Na2O2氧化NO2。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5)单向阀在实现气体单向流通的同时,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
(6)待试管G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G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甲同学据此认为假设i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在F、G之间增加一个M装置,M中应盛装__________(可供选择的试剂:碱石灰,浓硫酸饱和氯化钠溶液);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到结论:假设ⅱ正确。
请做出正确判断,写出N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铑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合成甲醇(CH3OH)、乙醛(CH3CHO)、乙醇等碳的含氧化合物是近年来化学界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
(1)已知:(ⅰ)CO(g)+2H2(g)
CH3OH(g) △H1=-90.1kJ/mol
(ⅱ)2CH3OH(g)
CH3OCH3(g)+H2O(g) △H2=-24.5kJ/mol
(ⅲ)C2H5OH(g)
CH3OCH3(g) △H3=+50.7kJ/mol
则由CO催化加氢制备乙醇气体(另一产物为水蒸汽)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成本低、效率高,某研究所尝试用DMFC电解处理含氰电镀废水。调节废水pHl0~12.5,电解过程中,CNˉ先被氧化成CNOˉ(两种离子中氮元素均为-3价),再进一步氧化为碳酸盐和N2。
①请写出CNOˉ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②欲处理1m3CNˉ含量为390mg/L的电镀废水,至少需准备________kg甲醇。
(3)在2.0L密闭容器中放入1 molCO与2molH2,在反应温度T1时进行如下反应:
CO(g)+2H2(g)=CH3OH(g),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n)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总物质的量n/mol | 3.0 | 2.7 | 2.5 | 2.3 | 2.1 | 2.0 | 2.0 |
①在0~5min时段,反应速率v(CH3OH)为________;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②计算温度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T1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2,平衡常数增大,则T2________T1(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5℃时,某浓度H3P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滴加过程中各种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8(H3PO4)和6(HPO42-)的变化
B. 25℃时,H3PO4的电离常数K1=10-2.1
C. pH=7.2时,溶液中c(H2PO4ˉ)+c(HPO42-)+c(OHˉ)=c(Na+)+c(H+)
D. pH=12.3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2.3mo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