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 △H1=-393•5KJ·mol-1
②2CO(g)+O2(g)═2CO2(g) △H2=-566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l) △H3=-890kJ•mol-1
④CH3CH2OH(l)+3O2(g)═2CO2(g)+3H2O(l) △H4=-1367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s)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C(s)+O2(g)═2CO(g) △H=-221kJ•mol-1
B. CH4的燃烧热比CO的燃烧热大
C. △H4>△H3>△H2>△H1
D. CO(g)转化为CO2(g)是一个放热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某物质熔融状态可导电,固态可导电,将其投入水中所形成的水溶液也可导电,则可推测该物质只可能是金属单质
B. 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
C. 二氧化硅、金刚石、晶体硼是直接由原子构成晶体
D. 镁型和铜型金属晶体的配位数均为12,每个晶胞占有的原子数目均为2
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
2Z(g) ∆H< 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X的物质的量减小
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重新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增大
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可能有很高的熔沸点 B. 不可能是单质
C. 可能是有机物 D. 可能是离子晶体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结论正确的是
A. 用NaHCO3溶液可一次鉴别出稀盐酸、NaOH溶液、AlCl3溶液、NaAlO2溶液
B. 高锰酸钾试剂瓶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C.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将其通入饱和的Na2SO3溶液
D. 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测得水温下降,证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和一定量的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
COS(g)+H2(g) K=1,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H2S的转化率之比为1:1
B.达平衡后H2S的体积分数为4%
C.升高温度,COS浓度减小,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CO、H2S、COS、H2各1 mol,平衡不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