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已知A~H 均为短周期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

已知A~H 均为短周期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A 和D形成的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

(2)D、E、G、H 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写化学式) 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出E、H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

(4)用乙图装置证明酸性:HCl>H2CO3>H2SiO3,则溶液b为________;溶液c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下列事实可用于比较元素碳与Cl 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________

a.最高正化合价Cl>C

b.C1的氢化物比C 的简单氢化物稳定

C.C1的氢化物比C 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高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1O4>H2CO3

(5)A和D形成为18电子分子与A和G形成的13电了分子按4 :1的个数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第三周期IVA族 S2->Cl->O2->Na+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H2O+CO2+SiO32-=H2SiO3↓+CO32- 或2H2O+2CO2+SiO32-=H2SiO3↓+2HCO3- bd 4H2O2+H2S=SO42-+2H++4H2O 【解析】已知A~H均为短周期元素,H有+7和-1价,原子序数最大,则H是Cl。同样分析可知G是S,F是Si,E是Na,D是O,C是N,B是C,A是H。 (1)Si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IVA族,A和D形成的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双氧水,其电子式为。(2)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D、E、G、H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写化学式)S2->Cl->O2->Na+。(3)E、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钠,形成过程为。(4)用乙图装置证明酸性HCl>H2CO3>H2SiO3,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则溶液b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来除去氯化氢;溶液c中的离子方程式为H2O+CO2+SiO32-=H2SiO3↓+CO32-或2H2O+2CO2+SiO32-=H2SiO3↓+2HCO3-。a.非金属性强弱与元素的最高价没有关系,a错误;b.C1的氢化物比C的简单氢化物稳定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b正确;C.C1的氢化物比C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高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c错误;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1O4>H2CO3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d正确;答案选bd;(5)A和D形成为18电子分子是双氧水,与A和G形成的18电了分子是H2S,二者按4:1的个数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O2+H2S=SO42-+2H++4H2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M、N 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______min,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______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中6QkJ的热量,当容器中充入lmolN,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

①等于QkJ   ②小于QkJ    ③大于QkJ    ④等于2QkJ

(4)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

①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②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该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N的同时,生成1molM

(5)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_

①升高温度                  ②容器体积不变,充入隋性气体Ar

③容器压強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④使用催化剂

 

查看答案

(1)已知有1H216O、2H2S、3H218O、3H2S、S16O2,这些分子中含有____种核素。画出18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2)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_。能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

①碘升华     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③HCl 气体溶于水   ④酒精溶于水

⑤冰融化     ⑥氢氧化钠熔化        ⑦NH4Cl受热分解   ⑧(NH4)2SO4溶于水

(3)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

①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              ②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③铍的原子失电了能力比镁弱         ④氢氧化铝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

 

查看答案

某混合物X由Al2O3、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校课外兴趣小组以两条途径分别对X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X中可能存在Fe2O3    B. 可以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含有Al2O3

C. 1.92g固体成分为Cu    D. 依图可以计算Fe2O3 和Cu 的质量

 

查看答案

对于a、b、c、d四块金属片,若a、b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HCl 中,H+移向b;c、d 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H2SO4时,c的质量减轻;a、c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AgNO3中时,c上附着上一层黑色物质;d 浸泡在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 的单质。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大到小为

A. a>b>c>d    B. c> a>b>d    C. a>c>d>b    D. b>d>c > a

 

查看答案

在溶液中可进行反应A +BC+D,其中A、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并测定反应中生成物C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线。(0~t1、t1~t2、t2~t3各时间段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在t1~t2

C. 四个时间段内生成C的量最多的是t1~t2

D. 反应速率后来减慢主要是受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