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维尔纳配合物M是一种橙黄色单斜晶体。该晶体以浓氨水、双氧水、CoCl2•6H2O...

维尔纳配合物M是一种橙黄色单斜晶体。该晶体以浓氨水、双氧水、CoCl2•6H2O、NH4Cl 为原料在加热条件下通过活性炭的催化来合成。为探究该晶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氮的测定准确称取一定量橙黄色晶体,加入适量水溶解,注入下图所示的三预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 水蒸气将样品中的氨全部蒸出,用500.00mL7.0mol /L的盐酸溶液吸收吸收结束后量取吸收液25.00mL,2.00mol/L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终点消耗NaOH溶液12.50mL。

步骤二,氯的测定: 准确称取橙黄色晶体wg,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以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沉淀)。

(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裝置A、B 三脚架处应放置一个酒精灯作为热源,酒精灯应放置在___(“A”“B”)  处。

(3) 步骤一所称取的样品中含氮的质量为_______g。

(4)有同学提出装置C中所用盐酸的浓度过大易挥发,会造成测得氮的含量结果将____  (偏高”、“偏低无影响”); 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

(5) 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出现浅红色沉淀时,若溶液中c(CrO42-)=0.0025mol/L,通过计算说明该实验可以使用K2CrO4溶液为指示剂的原因______  (呈现计算过程)。已知: Ksp(Ag2CrO4)=1.0×10-12  Kp(AgCl)=1.8×10-10

(6)经上述实验测定,配合物M中钻、氮、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 3,其中氮元素以氨的形式存在。制备M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 A 42.00 偏高 减少盐酸的挥发,有利于氨气的吸收 AgNO3见光易分解 当溶液中出现Ag2CrO4沉定时,c2(Ag+)×c(CrO42-)=1.0×10-12,代入求得c (Ag+)=2.0×10-5mol/L.此时c (Ag+)Xc(C1-)=1.8×10-10,代入求得c(Cl-)=9.0×10-6mol/L< 1.0×10-5mol/L,所以当出现浅红色沉淀时Cl-已完全沉淀 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解析】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仪器a的特点,仪器a为分液漏斗;(2)依据题意,在晶体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通入水蒸气将氨全部蒸出,因此酒精灯应放置在A处,产生水蒸气;NaOH滴定的是过量的盐酸,过量的盐酸物质的量为12.50×10-3×2mol=0.025mol,则500mL吸收液中与NH3反应的盐酸的量为(500×10-3×7-0.025×500/25)mol=3mol,根据NH3+HCl=NH4Cl,即n(NH3)=n(HCl)=3mol,根据N元素守恒,样品种m(N)=3×14g=42.00g;(4)NH3全部被吸收,由于盐酸的挥发,造成过量的盐酸的量减少,即吸收NH3的HCl量偏大,会造成测的N的含量结果将偏高;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减少盐酸的挥发,有利于氨气的吸收;(5)AgNO3见光分解,因此滴定过程用棕色滴定管;当溶液中出现Ag2CrO4沉定时,c2(Ag+)×c(CrO42-)=1.0×10-12,代入求得c (Ag+)=2.0×10-5mol/L,此时c (Ag+)×c(C1-)=1.8×10-10,代入求得c(Cl-)=9.0×10-6mol/L< 1.0×10-5mol/L,所以当出现浅红色沉淀时Cl-已完全沉淀;(6)配合物M中钴、氮、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其中氮元素以氨的形式存在,M的化学式为[Co(NH3)6]Cl3,配合物以浓氨水、双氧水、CoCl2·6H2O、NH4Cl为原料,制备配合物M,因此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金属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工业上采用一定方法处理含镍废水使其达标排放并回收镍。某电镀废水中的镍主要以NiRz络合物形式存在,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NiR2(aq) Ni2+(aq)  +2R-(aq) (R-为有机物配体,K=1.6×10-14)

(1)传统的硫化物沉淀法是向废水中加入Na2S,使其中的NiR2 生成NiS 沉淀进而回收镍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NiS 沉淀生成的同时会有少量Ni(OH)2沉淀生成,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i(OH)2生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硫化物沉淀法镍的回收率不高,处理后废水中的镍含量难以达标。铁脱络-化学沉淀法可达到预期效果,该法将镍转化为Ni(OH)2固体进而回收镍。工艺流程如下

脱络”(指镍元素由络合物NiR2转化成游离的Ni3+) 过程中,R-与中间产物-OH (羟基自由基) 反应生成难以与Ni2+络合的-R (有机物自由基),但-OH也能与H2O2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Fe2+ + H2O2 = Fe3+ +OH-+-OH  i

R- +-OH =OH-+-R                   ii

H2O2+2-OH=O2↑+ 2H2O             iii

实验测得脱络过程中H2O2的加入量对溶液中镍去除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加入Fe2+H2O2能够实现脱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分析图中曲线,可推断过氧化氢的最佳加入量为_______________ g/ L; 低于或高于这个值,废水处理效果都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

(3) 工业上还可用电解法制取三氧化二镍。NaOH溶液调节NiCl2溶液PH7.5,加入适量硫酸钠后采用情性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80%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再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写出ClO- 氧化Ni (OH) 2生成三氧化二镍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a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

电解法制取三氧化二镍实际过程中,有时获得一种结晶水合物,已知1mol 该物质中含有0.5mol结晶水。取该化合物20.2g进行充分加热,而获得三氧化二镍固体和0.2mol水,则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

25℃时,一定量的Na2C03与盐酸混合所得溶液中,部分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X表示的微粒为CO32-

B. pH=6.3时,(CO32-)+(HCO3-)+(H2CO3)=1.0

C. pH=7时,c(HCO3-)>c(CO32-)>c(H2CO3)>c(OH-)=c(H+)

D. pH=10.3 时,c(Na+)+c(H+)=c(Cl-)+c(OH-)+3c(HCO3-)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种正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NaBr3,放电后分别变为Na2S4和NaB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NaBr-2e-==NaBr3+2Na+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a2S2-2e-== Na2S4+2Na+

C. 放电时,Na+经过离子交换膜,由b池移向a池

D. 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2.24LH2时,b池生成17.40g Na2S4

 

查看答案

分別进行下列操作,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一溶液中滴加Ba(NO3)2和HNO3混合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向盛有2mL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mL0.1mol/ LNaCl溶液,再向其中滴加4~5滴0.1mol/LKI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成,后又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 Ksp(AgI)

C

室温下,取相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Cu粒分别投入0.1mol/L的稀硝酸和10.0mol/L的浓硝酸中

Cu粒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剧烈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向某一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SO2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则它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时最多可生成的有机物(不考虑立体异构)4 

B. 香叶醇()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 青蒿素() 的一氯代物有5(不含立体异构)

D. 苯佐卡因()是局部麻醉药,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分子式为C9H10NO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