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探究化学...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取5mL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充分反应,可根据溶液中既含I2又含I-的实验事实判断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用两支试管各取5ml.0.1mo/L的KMnO4溶液,分别加入2mL0.1mol/L和10.2mol/L的H2C2O4(草酸)溶液,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C

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将海带剪碎、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加几滴稀硫酸和1mLH2O2,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D

验证CH3COONa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取CH3COONa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醋酸铵固体(其水溶液呈中性),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KI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反应为2Fe3++2I-=2Fe2++I2,因为KI是过量,因此溶液中存在I-和I2,不能说明反应是可逆反应,故A错误;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8H2O+10CO2↑+2Mn2+,高锰酸钾过量,溶液不褪色,故B错误;C、海带剪碎,加蒸馏水,海带中I元素不能进入溶液中,应剪碎后点燃,然后加蒸馏水,过滤,故C错误;D、CH3COONa溶液中存在CH3COO-+H2OCH3COOH+OH-,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加入醋酸铵固体,醋酸铵溶液呈中性,CH3COO-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颜色加深,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反应中常说的卤化、硝化、酯化、水化都属于取代反应

B. 溴苯、硝基苯、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OH 溶液鉴别

C. 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D. 分子式为C8H11N的有机物,分子内含有苯环和氨基(-NH2)的同分异构体共14种

 

查看答案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HF所含分子数为0.1NA

B. 某温度下,2LpH=12的NaOH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02NA

C.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总数为9NA

D. 化学反应中每生成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查看答案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

B. 铝及其合金广泛应用,是因为铝的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

C. 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的加成反应

D. 硅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

 

查看答案

研究小组进行右图所示实验,试剂A为0.2 mol/LCuSO4溶液,发现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于是改变实验条件,探究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因素。用不同的试剂A 进行实验1~实验4,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试剂A

实验现象

1

0.2 mol/LCuCl2溶液

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2

0.2 mol/LCuSO4 溶液,再加入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

开始铝条表面无明显变化,加NaCl后,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有红色固体析出

3

2 mol/LCuSO4溶液

铝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并有少量红色固体

4

2 mol/LCuCl2溶液

反应非常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棕褐色,有红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1)实验1中,铝条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证明铜盐中的阴离子Cl-是导致实验1中反应迅速发生的原因,实验2中加入NaCl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3)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__

(4)经检验可知,实验4中白色固体为CuCl。甲同学认为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Cu+ CuCl2=2CuCl 的反应,他设计了右图所示实验证明该反应能够发生。

①A极的电极材料是_________

②能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5)为探究实验4中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分别取白色CuCl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加入浓NaCl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ii

加入饱和AlCl3溶液

沉淀溶解, 形成褐色溶液

iii

向i所得溶液中加入2 mol/LCuCl2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查阅资料知: CuCl难溶于水,能溶解在Cl-浓度较大的溶液中,生成[CuCl2]-络离子,用水稀释含[CuCl2]-的溶液时会重新析出CuCl沉淀。

①由述球实验及资料可推断,实验4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CuCl2]-_____作用的结果。

②为确证实验4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CuCl2]- 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

(6)上述实验说明,铝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的反应现象与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

金属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工业上采用一定方法处理含镍废水使其达标排放并回收镍。某电镀废水中的镍主要以NiR2络合物形式存在,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NiR2 (aq) Ni2+(aq) +2R-(aq)   (R-为有机物配体,K=1.6×10-14

(1)传统的“硫化物沉淀法”是向废水中加入Na2S,使其中的NiR2生成NiS沉淀进而回收镍。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NiS沉淀生成的同时会有少量Ni(OH)2沉淀生成,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i(OH)2生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硫化物沉淀法”镍的回收率不高,处理后废水中的镍含量难以达标。“铁脱络-化学沉淀法”可达到预期效果,该法将镍转化为Ni(OH)2固体进而回收镍。工艺流程如下:

“脱络”(指镍元素由络合物NiR2转化成游离的Ni2+)过程中,R与中间产物·OH(羟基自由基)反应生成难以与Ni2+络合的·R(有机物自由基),但·OH也能与H2O2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Fe2+ + H2O2 Fe3+ + OH +·OH  …………i

R + ·OH OH+ ·R  …………ii

H2O2 +2·OH O2↑ + 2H2O  …………iii

实验测得“脱络”过程中H2O2的加入量对溶液中镍去除率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①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加入Fe2+和H2O2能够实现“脱络”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分析图中曲线,可推断过氧化氢的最佳加入量为_________ g·L-1;低于或高于这个值,废水处理效果都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