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以表彰她在抗疟疾青蒿素方...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以表彰她在抗疟疾青蒿素方面的研究。

【查阅资料】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156~157℃,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在水几乎不溶。

I.实验室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工艺流程如下:

(1)在操作I前要对青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操作III进行的是重结晶,其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已知青蒿素是一种烃的含氧衍生物,为确定的化学式,有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称量E、F中仪器及药品的质量

③取14.10g青蒿素放入硬质试管C中,点燃C、D处酒精灯加热,充分燃烧

④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应后E、F中仪器及药品的质量

(4)装置E、F应分别装入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测得:

装置

实验前

实验后

E

24.00g

33.90g

F

100.00g

133.00g

 

通过质谱法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结合上述数据,得出青蒿素的分子式为______

(6)若使用上述方法会产生较大实验误差,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浸出效率 蒸馏 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硅胶) 碱石灰 C15H22O5 在左侧增加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除杂装置,同时在右侧增加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装置F的装置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青蒿素的提取,青蒿素分子式的确定以及实验改进。 I.(1)在操作I前对青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浸出效率。 (2)操作I将提取液和残渣分离,操作I为过滤,得到的提取液为青蒿素的乙醚溶液。操作II将青蒿素的乙醚溶液分离为青蒿素粗品和乙醚,操作II的名称是蒸馏。 (3)操作III进行的是重结晶,重结晶的操作步骤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II.(4)青蒿素是一种烃的含氧衍生物,青蒿素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要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需要测定青蒿素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装置E、F中一个吸收CO2、一个吸收H2O,CO2属于酸性氧化物用碱石灰吸收,碱石灰也能吸收H2O,所以装置E中装入无水CaCl2(或P2O5、硅胶)吸收燃烧生成的H2O,装置F中装入碱石灰吸收燃烧生成的CO2。 (5)装置E中增加的质量为燃烧生成的H2O的质量,燃烧生成的n(H2O)==0.55mol,青蒿素中n(H)=0.55mol2=1.1mol;装置F中增加的质量为燃烧生成的CO2的质量,燃烧生成的n(CO2)==0.75mol,青蒿素中n(C)=0.75mol;青蒿素中n(O)==0.25mol;青蒿素中n(C):n(H):n(O)=0.75mol:1.1mol:0.25mol=15:22:5,青蒿素的实验式为C15H22O5,分子式为(C15H22O5)x,(1512+221+516)x=282,解得x=1,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6)要准确测量青蒿素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实验应排除装置中空气和外界空气的干扰,改进的方法是:在左侧增加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的除杂装置,同时在右侧增加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装置F的装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低碳经济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是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①CO2催化加氢可制取乙烯:CO2(g)+3H2(g)1/2C2H4(g)+ 2H2O(g),  该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过程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该反应的△H =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实验测得上述反应的△H=-152kJ•mol1,则表中的x=___________

化学键

C=O

H-H

C=C

C-H

H-O

键能/kJ•mol1

803

436

x

414

464

 

 

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利用太阳能电池将CO2转化为乙烯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则N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该电解池中所发生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CO2催化加氢可以制取乙醚的反应如下:2CO2(g)+6H2(g)CH3OCH3(g)+ 3H2O(g) △H=﹣122.5 kJ•mol1某压强下,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图所示。

①T1_______T2(填“<”、“=”或“>”),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T1温度下,将6 mol CO212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经过5 min反应达到平衡,则0~ 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CH3OCH3)=______

③一定条件下,上述合成二甲醚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反应的某个条件,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填标号)。

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容器中 c(H2)/c(CO2)的比值减小  

C.H2的转化率增大

 

查看答案

已知元素X位于Y的下一周期,X、Y的原子序数均不大于20。某含氧酸盐甲的化学式为XYO3。请回答:

(1)常温下Y的单质能与水发生反应,则X位于周期表_________,X、Y形成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X_____________Y(填大于”、“小于等于”)。395℃时,甲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盐,一种是含Y元素的无氧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若甲难溶于水,且甲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则甲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25℃时,甲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若要使溶液X2+离子沉淀完全,则加入离子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

(3)若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乙。则:

乙中所含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_

甲在水中持续加热生成一种更难溶的物质并逸出气体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A为一元强酸,MOH为一元弱碱

B. N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M+)=c(A)>c(H+)=c(OH

C. N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

D. N→K之间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有c(M+) >c(OH)>c(A)>c(H+

 

查看答案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9 g中含有的电子数为3.6 NA

B. 某温度下纯水的pH=6,该温度下1L pH=11NaOH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1NA

C. 一定温度下,1 L 0.5 mol·L1 NH4Cl溶液与2 L 0.25 mol·L1NH4Cl溶液含均为0.5NA

D.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查看答案

已知ABCD为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且D为强电解质(其它相关物质可能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为非金属单质,则D一定为硝酸或硫酸

B. A为金属单质,则组成A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三周期第IA

C. 不论A为单质还是化合物,D都有可能是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浓溶液在常温下能使铁和铝发生钝化

D. A是共价化含物,A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