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有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反应器,中间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导热的隔板将容器分成甲、乙两部分...

有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反应器,中间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导热的隔板将容器分成甲、乙两部分,分别发生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a(g)+b(g) 2c(g)  ΔH1<0、乙: x(g)+3y(g) 2z(g)  ΔH2>0

起初甲、乙均达到反应平衡后隔板位于正中间,然后进行相关操作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反应器恒温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B. 在反应器恒温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乙中x、y 的转化率增大

C. 在反应器绝热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D. 在反应器绝热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c 的物质的量不变

 

D 【解析】A、恒温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平衡逆向进行,乙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使甲压缩,甲的体积减小但平衡不移动,则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选项A正确;B、恒温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甲中平衡不移动,乙中平衡因压缩而正向移动,故x、y的转化率增大,选项B正确;C、绝热下向乙中通入z气体,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放热反应,反应器中温度升高,选项C正确;D、绝热下向甲中通入惰性气体,乙中反应应正向移动,吸热,中间隔板是导热的,导致甲中反应也会移动,c的物质的量会改变,选项D错误。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O和1mol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C(s) N2(g)+CO2(g)  △H = - 213.5kJ/mol,达到平衡的数据如下:

温度/℃

n(活性炭)/mol

n(CO2)/mol

T1

0.70

——

T2

——

0.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

B.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9/16

C. 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 的转化率减小

D. T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N2)/c(NO)不变

 

查看答案

塑化剂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增塑剂DCHP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邻苯二甲酸酐的二氯代物有3种

B. DCHP的一氯代物有5种

C. 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D. 邻苯二甲酸酐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查看答案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1表示常温下,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所得溶液pH的变化

B. 图2表示向NH4A1(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沉淀总物质的量(n)随NaOH溶液体积(V)的变化

C. 图3表示T °C时,对于可逆反应:A(g)+B(g)2C(g) +D(g)ΔH>0,正、逆反应速率与压强的关系

D. 图4表示常温下,几种难溶氢氧化物的饱和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与溶液PH的关系,则在pH = 7的溶液中,Fe3+、A13+、Fe2+能大量共存

 

查看答案

某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Fe2+、Al3+、NH4+、CO32-、SO32-、SO42- Cl-中的若干种,现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中肯定存在 Fe2+、Al3+、NH4+、SO42-

B. X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Al3+和Cl-

C. 溶液E和气体F发生反应,生成物为盐类

D. 气体A是NO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表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g)+ O2H2O(g)  ΔH=−285.8 kJ·mol−1

B. 中和热为57.3 kJ·mol−1,则NaOH与醋酸反应的中和热可以表示如下: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57.3 kJ·mol−1

C. 已知:C(s,金刚石)+O2(g)CO2(g)  ΔH=−395.4 kJ·mol−1C(s,石墨)+O2(g)CO2(g)  ΔH=−393.5 kJ·mol−1,则C(s,金刚石)C(s,石墨)ΔH=−1.9 kJ·mol−1

D. 已知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4 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时放出的热量为222.6 kJ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