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磷单质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应用。 (1)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 ...

磷单质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应用。

(1)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 PCl5(g),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 ΔH1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100kPa)的数据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①PCl3的电子式为_______

②T1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

③T1___T2(填“>”、“<”或“=”,下同),PCl5的平衡转化率α1(T1) __α2(T2)。

(2)PCl5、PCl3可转化为H3PO4、H3PO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PCl5(g)+4H2O(l) = H3PO4(aq)+5HCl(aq)   ΔH2

PCl3(g)+3H2O(l) = H3PO3(aq)+3HCl(aq)   ΔH3

H3PO3(aq)+Cl2(g)+H2O(l) = H3PO4(aq)+2HCl(aq)   ΔH4

则ΔH4= ______。(用ΔH1、ΔH2、ΔH3表示)

(3)次磷酸钴[Co(H2PO2)2]广泛用于化学镀钴,以金属钴和次磷酸钠为原料,采用四室电渗析槽电解法制备,原理如下图。

①Co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A、B、C为离子交换膜,其中B____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阳”或“阴”)。

②次磷酸(H3PO2)为一元弱酸,次磷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0.32 mol·L-1 < < ΔH2-ΔH1-ΔH3 Co-2e-=Co2+ 阴 c(Na+)>c(H2PO2-)>c(OH-)>c(H+) 【解析】(1). ①.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P原子与3个Cl原子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PCl3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②.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根据平衡三段式法有: PCl5(g)PCl3(g)+Cl2(g) 起始量(mol) 0.1 0 0 转化量(mol) x x x 平衡量(mol) 0.1-x x x 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1-x+x+x)=(0.1+x)mol,则有: = ,x=0.08mol,所以T1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K==0.32 mol·L-1,故答案为:0.32 mol·L-1; ③. 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 PCl5(g),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时间为0时,T1对应的气体总压强小于T2对应的气体总压强,因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所以T1<T2,在温度为T2时,根据平衡三段式法有: PCl5(g)PCl3(g)+Cl2(g) 起始量(mol) 0.1 0 0 转化量(mol) y y y 平衡量(mol) 0.1-y y y 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1-y+y+y)=(0.1+y)mol,则有: = ,y=0.083mol,x=0.08mol<y=0.083mol,所以在温度为T2时PCl5的平衡转化率更大,即α1(T1) <α2(T2),故答案为:<;<; (2). 已知:① PCl5(g)PCl3(g)+Cl2(g) ΔH1、② PCl5(g)+4H2O(l) = H3PO4(aq)+5HCl(aq) ΔH2 ③ PCl3(g)+3H2O(l) = H3PO3(aq)+3HCl(aq) ΔH3,根据盖斯定律,②-①-③得H3PO3(aq)+Cl2(g)+H2O(l) = H3PO4(aq)+2HCl(aq),所以ΔH4=ΔH2-ΔH1-ΔH3,故答案为:ΔH2-ΔH1-ΔH3; (3). ①. 以金属钴和次磷酸钠为原料,用电解法制备次磷酸钴[Co(H2PO2)2],Co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则Co的电极反应式为Co-2e-=Co2+,产品室可得到次磷酸钴的原因是:阳极室的Co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产品室与Co2+结合生成Co(H2PO2)2,所以B是阴离子交换膜,故答案为:Co-2e-=Co2+;阴; ②. 次磷酸(H3PO2)为一元弱酸,在次磷酸钠溶液中,H2PO2-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H2PO2-)>c(OH-)>c(H+),故答案为:c(Na+)>c(H2PO2-)>c(OH-)>c(H+)。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热稳定系数和总氯量是漂白粉行业标准里的两个指标。

Ⅰ.利用如图装置(省略加热装置),探究漂白粉的热分解产物。资料显示:久置于潮湿环境中的漂白粉受热生成的气体产物有O2和少量Cl2

(1)加热干燥漂白粉样品,观察到B中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则次氯酸钙分解的固体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

(2)加热久置于潮湿环境中的漂白粉样品,观察到B中也有气泡产生。

①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待充分反应后,断开连接A、B的橡皮管,停止加热,冷却。利用B中产物,通过实验证明加热时有少量氯气生成。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

Ⅱ. 测定漂白粉总氯的百分含量(即样品中氯元素总质量与样品总质量的比值)。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取5.000 g漂白粉样品,研细,加蒸馏水溶解并冷却后,稀释至500 mL。

②移取25.00 mL该试样溶液至锥形瓶中,调节pH,缓慢加入适量3% H2O2水溶液,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加入适量K2CrO4溶液作为指示剂,以0.1000mol/L 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多次实验,测得消耗AgNO3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25.00 mL。(已知:Ksp(AgCl,白色)=1.56×1010Ksp(Ag2Cr2O4,砖红色)=9.0×1012

(3)步骤①中,溶解、稀释的过程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

(4)加入H2O2水溶液,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目的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6)该漂白粉总氯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

(7)下列操作导致总氯百分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

A.指示剂K2CrO4的用量过多

B.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查看答案

常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 体积均为10mL的两种一元酸(HX、HY)溶液中,分别滴入0.1 mol·L-1NaOH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点:c(Na+)=c(Y- )+c(HY)

B. M点:c(X)>c(Na+)

C. 滴至pH=7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HX>HY

D. 滴入10mLNaOH溶液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HX<HY

 

查看答案

四氯化钛(TiCl4)极易水解,遇空气中的水蒸汽即产生“白烟”,常用作烟幕弹。其熔点-25℃,沸点 136.4℃。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装置(部分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用Cl2与炭粉、TiO2制备TiCl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②、⑤中分别盛装饱和食盐水和NaOH溶液

B. 冷凝管有冷凝、回流和导气的作用

C. 反应结束时,应先停止③处加热,后停止①处加热

D. 该设计存在不足,如④⑤之间缺少防水蒸汽进入④的装置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盐酸介质中,金属铜与氢叠氮酸(HN3)构成的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2Cu+2Cl- +HN3+3H+=2CuCl(s)+N2↑+NH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电子的流向为Cu→→石墨

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Cl―e=CuCl(s)

C. 反应一段时间后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

D. 标准状况下,生成224mL N2时,铜转移的电子数为0.02NA

 

查看答案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W为同族元素,WX是离子化合物,YZ为常见气体。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常温下,YZ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

B. 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

C.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W、Y、Z、X

D. 符合分子式为Y2X6Z的化合物能与W单质发生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