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备三氯乙醛(CCl3CHO)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Cl2→CCl3CHO+ 5HCl,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是C2H5OH+HCl→C2H5Cl+H2O。 某探究小组模拟制备三氯乙醛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加热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撤去装置B,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发现D中导管口处气泡速率过快,合理的解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CCl3CHO+OH-→CHCl3+HCOO- HCOO-+I2=H++2I-+CO2↑ I2+2S2O32-=2I-+S4O62-
称取0.40g产品,配成待测溶液,加入20.00mL0.100mol/L 碘标准溶液,再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反应完全后,加盐酸调节溶液的pH,并立即用0.02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上述操作3次,平均消耗Na2SO3溶液20.00mL。滴定时所用指示剂是______,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测得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
20℃时,在H2C2O4、NaOH混合溶液中,c(H2C2O4)-c(HC2O4-)+c(C2O42-)=0.100mol/L。含碳元素微粒的分布分数δ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确是

A. ①表示H2C2O4的分布曲线,③表示C2O42-的分布曲线
B. 20℃时,H2C2O4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Ka=1×10-4.2
C. Q点对应溶液中lgc(H+)<lgc(OH-)
D. 0.100mol/L的NaHC204 溶液中:c(OH-)=c(H+)-2c(C2042-)+c(H2C2O4)
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向KNO3和KOH 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试纸变为蓝色 | NO3-被还原为NH3 | 
| B | 将Fe(NO3 )2样品落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Fe(NO3 )2样品中一定含有Fe2+ | 
| C | 向浓度均为0 1mol/L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 产生黑色沉淀(Ag2S) | Ksp(Ag2S)>Ksp(Ag2CO3) | 
| D | 向KI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加入FeCl3溶液 | 有机层呈橙红色 | 还原性:Fe2+>I- | 
A. A B. B C. C D. D
在微生物作用下电解有机废水(含CH3COOH),可获得淸洁能源H2。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源B极为负极
B. 通电后,若有0.1 mol H2生成,则转移0. 2 mol电子
C. 通电后,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右移动,最终右侧溶液pH减小
D. 与电源A极相连的惰性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H3COOH-8e-+2H2O=2CO2↑+ 8H+
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Y>Z>W
B. 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均比X的强
C. W、X、Z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 单质的熔点:Y>X>W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8g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 36g由35Cl和37Cl组成的氯气中所含质子数一定为17NA
C. 25℃时,pH=12的氨水中所含OH-的数目为0.01NA
D. 30 g由甲醛(HCHO)与乙酸混合的溶液中所含C-H键的数目为2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