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无色溶液中含有NH4+、K+、Al3+、SO42ˉ四种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

某无色溶液中含有NH4+K+Al3+SO42ˉ四种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1)取10 mL该溶液于试管中并滴加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03 mol白色沉淀;

2)取10 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当沉淀增加到一定量后开始产生气体(必要时可加热),最后沉淀完全溶解。并且随NaOH溶液的加入,沉淀和气体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根据图所示数据计算实验中使用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 根据信息分析该溶液中焰色反应呈现紫色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C. 另取一定量该溶液滴加一定量的Ba(OH)2溶液,能使Al3+SO42ˉ同时完全沉淀

D. NH4+K+Al3+SO42ˉ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3

 

C 【解析】试题分析: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3mol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为BaSO4,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物质的量为0.03mol;另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当沉淀增加到一定量后开始产生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NH4+,最后沉淀完全溶解.则说明溶液中含有Al3+,因此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Al3+、SO42-,可能含K+。结合图象中沉淀的变化关系,知溶液中含有Al3+为0.01mol需OH-为0.03mol;当沉淀增加到一定量后开始产生气体,根据NH4++OH-=NH3↑+H2O结合图象,知溶液中含有NH4+为0.02mol需OH-为0.02mol;最后沉淀完全溶解是由于氢氧化铝与NaOH继续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结合图象中沉淀的变化关系,需OH-为0.01mol;实验中使用的NaOH溶液的总物质的量为:0.03mol+0.02mol+0.01mol=0.06mol,结合图象中沉淀的变化关系知此时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60mL,根据c=n÷V=0.06mol÷0.06L=lmol/L;由以上分析可知NH4+为0.02mol,Al3+为0.01mol,SO42-为0.03mo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其中正电荷总数为:0.02mol×1+0.01mol×3+n(K+)×1=0.05mol+n(K+),负电荷总数0.03mol×2=0.06mol,所以n(K+)=0.01mol,则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mol/L,A正确;B、溶液中焰色反应呈现紫色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0.01L=1 mol/L,B正确;C、Al3+为0.01mol,SO42-为0.03mol,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当硫酸根完全沉淀时,铝离子已转化为偏铝酸钠,C不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NH4+为0.02mol,K+为0.01mol、 Al3+为0.01mol,SO42-为0.3mol,NH4+、K+、Al3+、SO42-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3,故D确,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在古代与现代的科技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古代与现代的冶金均运用了相同的化学原理

古代与现代的火箭发射均利用了液体燃料

古代捣碎中药与现代中药纳米粉碎均是化学变化

古代风筝与现代热气球飞行均无需物质直接供给能量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化学与生活、 生产、 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卤水点豆腐、明矾净水的原理都是破坏胶体的介稳性

B. 使用含有氯化钙的融雪剂会加速桥梁的腐蚀

C. 山东疫苗案涉及疫苗未冷藏储运而失效, 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D. 玛瑙、水晶、钻石、红宝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查看答案

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研究CO2的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设计燃料电池等。

(1)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 ΔH 1 =+489 kJ/mol

C(石墨)+CO2(g)=2CO(g) ΔH 2 = +172 kJ/mol

写出Fe2O3和CO为原料冶炼铁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CO燃烧反应可设计成CO/O2燃料电池(以H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初中我们学过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某学生利用上述CO/O2燃料电池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框内部分未画出),实现了铜与稀硫酸的反应:Cu+H2SO4=H2↑+CuSO4(未注明反应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3)A是石墨棒,B是一种金属,该金属是________(填名称)

(4)B应接电源的________通入CO通入O2”)。

(5)写出该装置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C溶液为100mL饱和食盐水,A和B电极均为石墨棒该学生连通电路写出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当放出标况下112mL氢气时该溶液的pH=_____________(室温下)

(Ⅲ)(Ⅱ)中装置改造成下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7)若X为铜,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______处。

(8)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表中数据是常温下HClO和H2CO3的电离常数,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是______________

A.HCO3 + H2OH2CO3+OH         B.HClO + H2OClO+ H3O+

C.HCO3 + H2OCO32-+H3O+         D.CO32+2H2O H2CO3+2OH

(2)浓度相同的①Na2CO3;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用编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粉末后,氯水的漂白能力增强,请用有关化学知识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等浓度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6)在pH=8的NaClO和HClO混合液中,c(ClO)/c(HClO)=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HClO(aq)与NaOH(aq)反应的ΔH =-a kJ/mol;HCl(aq)溶液与NaOH(aq)反应的ΔH =-b kJ/mol。则HCl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____________

(8)pH=12的NaClO溶液中,c(HClO)=___________mol/L。(精确表达)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同学做中和滴定和中和热的测定两个实验。

.下图是该小组同学用0.5000 mol/L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图和第1次滴定前、后盛放盐酸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第1次滴定消耗标准液_________mL 。

(3)已知每次滴定操作所取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均为20.00mL。第2、3、4次滴定数据如下表所示。通过计算得待测NaOH溶液的平均浓度是___________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实验

编号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盐酸的

体积读数(mL)

滴定后盐酸的

体积读数(mL)

2

20.00

1.20

21.20

3

20.00

2.24

22.26

4

20.00

1.50

21.48

 

(4)滴定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所用的仪器刚用蒸馏水洗净):

A.向锥形瓶里注入20.00 mL待测NaOH溶液,并滴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

C.固定好装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管内无气泡;

D.取标准HCl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用标准HCl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刻度。

合理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判断到达滴定终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上述B步骤省略,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标准液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Ⅱ.现用上述盐酸和已测出浓度的NaOH溶液,设计如下装置测定中和热。

将50mL盐酸与50m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7)从图示看此装置存在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

(8)当室内温度低于10℃时,对实验数据影响很大,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实验测得起始温度为t1℃,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为t2℃,则中和热的表达式为ΔH =___________。(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10)本次实验室内温度正常,操作无误,但是数据偏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