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C时,KW=1.0×10﹣12,在该温度下,测得0.1mol/LNa2A溶液pH=6.
①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
②体积相等pH=1的盐酸与H2A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与盐酸相比,H2A溶液产生的H2____(填“多”、“少”或“一样多”).
(2)将0.4 mol/L HB溶液与0.2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中c(Na+)>c(B-)。
①混合溶液中c(B﹣)_____c(HB)(填“>”、“<” 或“=”);
②混合溶液中c(HB)+ c(B-)_____0.2mol/L(填“>”、“<”或“=”).
(3)已知在常温下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如表所示:
溶质 | CH3COOH | H2CO3 | HClO | HCN |
电离平衡常数Ka | 1.75×10-5 | Ka1=4.4×10-7 Ka2=4.7×10-11 | 3.2×10-8 | 6.2×10-10 |
①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
②浓度均为0.01mol/L的下列4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_____(填编号);
a.CH3COOH b.HCN c.HClO d.H2CO3
③常温下浓度相同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液pH=6,则c( CH3COO-)﹣c( CH3COOH)=___mol/L(用数值列出计算式即可).
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表:
温 度(℃) | 360 | 440 | 520 |
K值 | 0.036 | 0.010 | 0.0038 |
(1)①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的ΔH_____ 0(填填“>”、“=”或“<”)。
②下列措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是_____(填序号)。
a.增大压强有利于合成氨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有利于快速生成氨
c.生产中需要升高温度至500°C左右 d.需要使用过量的N2,提高H2转化率
(2)0.2mol NH3溶于水后再与含有0.2mol H2SO4的稀溶液完全反应放热Q kJ,请你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时,将a mol氨气溶于水后,再通入b mol氯化氢,溶液体积为1L,且c(NH4+)=c(Cl﹣),则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Kb=_____(用ab表示)。
(4)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 CH4(g)+H2O (g)CO(g)+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
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_____P2(填“>”、“=”或“<”)。
②其它条件一定,升高温度,氢气的产率会______(填“增大”,“减小”减小,“不变”不变)。
(5)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g)+H2(g)获取。
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 L的容器中充入1mol H2O(g)和1mol CO, 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0.08 mol/L,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
②保持温度仍为T℃,容积体积为5L,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CO):n(H2O):n(CO2):n(H2)=1:16:6:6
某学生用0.1000 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 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 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用左手控制活塞,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 0.100 0 mol·L-1NaOH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溶液体积(mL) | ||
第一次 | 20.00 | 0.00 | 26.11 | 26.11 |
第二次 | 20.00 | 1.56 | 30.30 | 28.74 |
第三次 | 20.00 | 0.22 | 26.31 | 26.09 |
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5)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00 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等于____________
(6)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填序号)(_____)
A.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刚刚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即停止滴定 B.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注入标准液
C.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E.实验中,用待盛装的溶液润洗锥形瓶
室温下,用0.10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 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mL
C. V(NaOH)=20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
D. V(NaOH)=10mL时,醋酸溶液中c(Na+)>c(CH3COO-)>c(H+)>c(OH-)
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容器 | 甲 | 乙 | 丙 |
反应物投入量 | 1 mol N2、3 mol H2 | 2 mol NH3 | 4 mol NH3 |
NH3的浓度(mol·L-1) | c1 | c2 | c3 |
反应的能量变化 | 放出a kJ | 吸收b kJ | 吸收c kJ |
体系压强(Pa) | p1 | p2 | p3 |
反应物转化率 | α1 | α2 | α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c1>c3 B. α1+α3=1 C. 2 p2 <p3 D. a+b=92.4
现有两正盐的稀溶液,分别是a mol·L-1NaX溶液和b mol·L-1NaY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a>b,测得c(X-)=c(Y-),可推出溶液中的c(HX)>c(HY)
B. 若a>b,测得c(X-)=c(Y-),可推出溶液中的c(HX)=c(HY)
C. 若a=b,且pH(NaX)>pH(NaY),则相同浓度时,酸性HX<HY
D. 若a=b,并测得a=c(X-)=c(Y-)+c(HY),则HX是强酸,HY是弱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