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2C(s)+O2(g)===2CO(g) ΔH=-Q1 kJ·mol-1;
C(s)+O2(g)===CO2(g) ΔH=-Q2 kJ·mol-1;
S(s)+O2(g)===SO2(g) ΔH=-Q3 kJ·mol-1。
CO与镍反应会造成镍催化剂中毒,为防止镍催化剂中毒,工业上常用SO2将CO氧化,二氧化硫转化为单质硫,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A. SO2(g)+2CO(g)===S(s)+2CO2(g) ΔH=(2Q1-2Q2+Q3) kJ·mol-1
B. S(s)+2CO(g)===SO2(g)+2C(s) ΔH=(Q1-Q3) kJ·mol-1
C. SO2(g)+2CO(g)===S(s)+2CO2(g) ΔH=(Q1-2Q2+Q3) kJ·mol-1
D. SO2(g)+2CO(g)===S(s)+2CO2(g) ΔH=(2Q1-Q2+2Q3) kJ·mol-1
已知分解反应2N2O5(g) 4NO2(g) + O2(g)的速率方程式v = k·cm(N2O5),k是与温度有关的常数,实验测定340K时的有关数据及根据相关数据做出的图像如下:
依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340K时,速率方程式中的m = 1
B. 340K时,速率方程式中的k = 0.350 min-1
C. 340K时,c(N2O5)= 0.100 mol·l-1时,v = 0.035 mol·l-1 ·min-1
D. 340K时,压强增大一倍,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
已知苯甲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 △H > 0
B. 加入催化剂,降低活化能
C.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 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钠和水反应:2Na+H2O = 2Na++OH-+H2↑
B. 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氨水:Mg2++2OH-= Mg(OH)2↓
C.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 BaSO4↓
D. 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Cl2 + 2Fe2+ = 2Cl-+ 2Fe3+
在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4+、Fe3+、SO42-、Cl- B. 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 Na+、Ca2+、Cl-、NO3-
恒温下,可逆反应aA(g) + bB(g) cC(g)达到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c1。增大压强,待各组分的浓度保持恒定时,测得C的浓度为c2。则c1与c2的关系正确的是
A. 可能有c1 = c2 B. 一定有c1 < c2 C. 一定有c1 > c2 D. 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