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发展成一项重要的新兴产业。
(1)已知:CH4、CO、H2的燃烧热分别为890kJ•mol-1、283kJ•mol-1、285.8kJ•mol-1,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CO2(g)+CH4(g)=2CO(g)+ 2H2(g)ΔH=___________kJ•mol-1。
(2)利用废气中的CO2为原料制取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其他条件相同,该甲醇合成反应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ΔH_____0(填“>”或“<”)
②d点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O2的转化率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来合成低碳烯烃,起始时以0.1MPa,n(H2)∶n(CO2)=3∶1的投料比充入反应器中,发生反应:2CO2(g)+6H2(g)
C2H4(g)+4H2O(g)△H,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四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在_________自发进行(填“低温”或“高温”)。
②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③T1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相对于起始状态,平衡时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增大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缺的物质,对传统能源进行脱硫、脱硝处理,能提高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是改变目前我国频发的雾霾天气的有效措施。
(1)肼(N2H4)和化合物甲是一种重要的火箭推进剂,甲分子与肼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二者反应的生成物中有10e-分子,另一种生成物为极稳定的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对燃煤产生的尾气进行回收处理,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还能变废为宝,尾气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2CO(g)+SO2(g)=S(g)+2CO2(g) △H=十8.0 kJ·mol-1
②2H2 (g)+SO2(g)=S(g)+2H2O(g) △H=+90.4 kJ·mol-1
③2CO(g)+O2 (g) =2CO2 (g) △H= -566.0 kJ·mol-1
④2H2 (g)+O2 (g) =2H2O(g) △H =-483.6 kJ·mol-1
S(g)与O2(g)反应生成S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煤炭液化也有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液化反应之一为:CO(g)+2H2(g)
CH3OH(g)(正反应放热);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正反应速率:v(a)、v(b)、v(c)、v(d)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T 1°C、1×106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

(4)工业上生产新能源二甲醚(CH3OCH3)的原理之一为:2CO(g)+6H2(g)
CH3OCH3(g)+3H2O(g),相同温度下,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某时刻两容器中各气态物质的浓度(mol/L)及正逆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容器 | c(CO) | c(H2) | c(CH3OCH3) | c(H2O) | v(正)与v(逆)大小比较 |
I | 1.0×10-2 | 1.0×10-2 | 1.0×10-4 | 1.0×10-4 | v(正)= v(逆) |
II | 2.0×10-2 | 1.0×10-2 | 1.0×10-4 | 2.0×10-4 | v(正)____v(逆)(填“>”、“<”) |
填写表中空白处,并写出其推测过程___________。
(5)二甲醚(燃烧热为1455kJ/mol)燃料电池是一种绿色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消耗1molO2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质子数为_________NA;若电池工作时消耗1mol二甲醚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1320kJ,则该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为________(燃烧电池的工作效率是指电池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燃烧时所能释放的全部热能之比)。

在一体积为1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 O4,在100℃时发生如下反应: N2O4(g)
NO2(g)ΔH>0,其N2O4和NO2浓度变化如图。

(1)在0-60s这段时间内,以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mol·L-1·s-1
(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升高温度K值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反应进行到100s时,若有一项条件发生变化,变化的条件不可能是______ (填选项序号)。
A.降低温度 B.通人氦气使其压强增大 C.又往容器中充入N2O4 D.使用催化剂
使用SNCR脱硝技术的原理是4NO(g)+4NH3(g)
4N2(g)+6H2O(g),下图是其在密闭体系中研究反应条件对烟气脱硝效率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图1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
B. 从图2判断,减少氨气的浓度有助于提高NO的转化率
C. 从图1判断,脱硝的最佳温度约为 925℃
D. 从图2判断,综合考虑脱硝效率和运行成本最佳氨氮摩尔比应为2.5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 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 + Y(g)
2Z(g)△H <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min | 2 | 4 | 7 | 9 |
n(Y)/mol | 0.12 | 0.11 | 0.10 | 0.10 |
A. 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 = 2.0×10-3mol/(L•min)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 > v(正)
C.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池均为1 mol·L-1的AgNO3溶液,A、B均为Ag电极。实验开始先闭合K1,断开K2。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闭合K1,断开K2后,A电极增重
B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溶液浓度上升
C断开K1,闭合K2后,NO3-向B电极移动
D断开K1,闭合K2后,A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