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一项重大贡献。
(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 + HCl = NaCl + H2O, B.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__________B.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由铜片、锌片和足量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原电池腐蚀,一段时间后某电极产生3.36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①负极是_________(填“锌”或“铜”);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产生这些气体共需转移电子_________________mol。
已知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如下表所示:
几种难溶电解质的Ksp(25℃) | |
沉淀溶解平衡 | Ksp |
AgBr(s) | 5,0×10-13 mol2·L-2 |
AgI(s) | 8.3×10-17 mol2·L-2 |
FeS(s) | 6.3×10-18 mol2·L-2 |
ZnS(s) | 1.6×10-24 mol2·L-2 |
CuS(s) | 1.3×10-36 mol2·L-2 |
(1)AgBr、AgI、FeS、ZnS、CuS的溶解能力由大到小的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饱和的AgI溶液中加入固体硝酸银,则c( I-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改加AgBr固体,则c(Ag+)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25℃时,向100mL浓度均为0.1 mol·L-1 FeCl2、Zn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生成的沉淀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沉淀物的化学式表示)。
(4)在25℃时,把ZnS加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 ZnS(s)
Zn2+(aq)+S2-(aq),下列措施可使ZnS减少的是 _______。
A.加入少量CuS固体 B.加入少量FeS固体
C.加入少量FeCl2固体 D.加入少量CuCl2固体
在室温下,下列五种溶液:
① 0.1mol/L NH4Cl
② 0.1mol/L CH3COONH4
③ 0.1mol/L NH4HSO4
④ 0.1mol/L NH3·H2O和0.1mol/L NH4Cl的混合液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比较溶液②、③中c(NH4+)的大小关系是②____③(填“>”“=”或“<”)。
(3)在溶液④中,_________离子的浓度为0.1mol/L;NH3·H2O和 ___________离子的浓度之和为0.2 mol/L。
(4)室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 CH3COO-与NH4+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CH3COO-)______c(NH4+)(填“>”“=”或“<”)。
有0.1 mol/L的盐酸(a)、硫酸溶液(b)、醋酸溶液(c)各50 mL,试比较:
(1)三种酸的氢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三种酸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
(2)三种酸跟足量的锌反应,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不考虑Zn的纯度及表面积等问题)。
(3)三种酸跟足量的锌反应产生H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三种酸分别跟0.1 mol/L的NaOH溶液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原电池(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盐桥中的K+ 移向AgNO3溶液
B. 负极反应为:Ag –e— ==Ag+
C. 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外电路电流从b流向a;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