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ⅣA族的碳、硅等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ⅣA族的碳、硅等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态14C 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______对自旋相反的电子;CO32- 离子的几何构型为__________

2利用反应Cu2Cl2+C2H2+2NH3→Cu2C2(乙炔亚铜,红色)+2NH4Cl 可检验乙炔。乙炔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NH4Cl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

3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的研究对象之一为分子开关分子开关与大环主体分子苯芳烃、杯芳烃等有关。

右图为对叔丁基杯[4]芳烃4 个羟基构成杯底,羟基间的相互作用力是__________对叔丁基杯[4]芳烃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

杯芳烃可用于某些ⅢB族元素金属离子如57La3+21Se2+ 的萃取,基态Se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4硅、硒均能与氢元素形成气态氢化物,若“Si-H”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氢元素,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是氧化剂,则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Se__________(“>”“<”)Si

Si同周期的部分元素的电离能(I)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第二电离能的图是__________(填标号)

    

5金刚砂(SiC)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每个C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C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金刚砂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g · cm-3

 

2 平面三角形 3∶2 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或离子键、共价键) 氢键 sp2、sp3 1s22s22p63s23p63d1 (或[Ar]3d1) > a 12 【解析】(1)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轨道式为如图所示:,则在基态14C原子中,核外存在2对自旋相反的电子;CO32-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碳原子SP2杂化,轨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成键原子有3个,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2)乙炔的结构式为H-C≡C-H,单键为σ键,三键含有1个σ键、2个π键,故乙炔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3:2;NH4Cl 中铵根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氮与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3)①对叔丁基杯[4]芳烃中,O的非金属性很强,在羟基之间存在氢键;叔丁基杯[4]芳烃中含有苯环和饱和烃基,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2和sp3;②Se是34号元素,Se原子核外有34个电子,Se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Se2+,根据构造原理可知Se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或[Ar]3d1;(4)若“Si-H”中键合电子偏向氢原子,说明硅显正价,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是氧化剂,硒显负价,所以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Se>Si;在第三周期中,钠失去1个电子后,就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钠的第二电离能最大,镁最外层为2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后为稳定结构,所以镁的第二电离能较小,铝最外层有3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后还未达稳定结构,而铝的金属性比镁弱,所以第二电离能比镁略高,硅最外层上2p层有2个电子,失去后,留下2个电子,相对较稳定,所以硅的第二电离能比铝要低,磷、硫非金属性逐渐增大,第二电离能也增大,由于硫失去一个电子后,3p轨道上是3个电子,是较稳定结构,所以硫的第二电离能要高于氯,综上分析,代表第二电离能的图是a;(5)金刚砂为原子晶体,每个硅原子连接4个碳原子,硅原子的配位数为4,每个硅原子又连接其他3个碳原子,所以每个碳原子周围最近的碳原子数目为3×4=12;该晶胞中碳原子个数=8×+6×=4,硅原子个数为4,晶胞边长=a×10-10cm,体积V=( a×10-10cm)3, ==g/cm3=g/cm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用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为COCH4H2)SO2在一定条件下还原为单质硫进行烟气脱硫。已知

①C(s)+O2(g)=CO2(g) H1=-393.5 kJ·mol-1

②CO2(g)+C(s)=2CO(g) H2= + 172.5 kJ·mol-1

③S(s)+O2(g)=SO2(g) H3=- 296.0 kJ·mol-1

COSO2 还原为单质硫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达到平衡后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O

H2

CH3OH

浓度(mol·L-1

0.9

1.0

0.6

 

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

恒温恒容条件下,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v(CO)=2v(H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若将容器体积压缩到1L则达到新平衡时c(H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0.6 mol CO 0.4 mol CH3OH此时v__________v( >” < “= ”)

3常温下HNO2 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1NH3·H2O的电离常数Kb=1.7×10-5mol·L-10.1mol·L-1NH4NO2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常温下NO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b=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下图是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原料制取胆矾晶体的流程

已知:

.高温焙烧时的主要反应有2CuFeS2+O2Cu2S+2FeS+SO2

2Cu2S+ 5O22CuO+2CuSO42FeS+3O22FeO+2SO2 ;

.常温下Ksp[Fe(OH)3]=8.0×10-38Ksp[Cu(OH)2]=3.0×10-20

1Cu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上述流程中生成亚硫酸铵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适合的试剂A__________(写化学式)溶液;当试剂A的浓度为6.0mol·L-1浸出实验中,铜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铜的浸出率为90% 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温度、时间)__________

3最适合的试剂C__________(填标号)

aCl2bH2O2 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浓硫酸

4加入适量CuO粉末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促进Fe3+水解,达到除杂的目的。写出实现该目的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怀疑CuO不一定能达到上述目的,而小张同学却认为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设溶液中Cu2+的浓度为3.0 mol·L-1Cu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 __________Fe3+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__________。通过计算判断加入CuO__________(不能”)达到目的(提示1g 5=0.7;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某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 时,就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

6假设流程图中消耗的CuOag最终制得bg胆矾晶体,消耗黄铜矿的质量为cg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则黄铜矿中CuFeS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原始的计算结果即可,不必化简)

 

查看答案

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含有多种做粒,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性质,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

1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使其褪色的微粒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将氯水光照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制的饱和氯水与碳酸钙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 溶液 之一。

实验一 定性研究

.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 mL新制的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步骤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有__________

实验二 定量研究

在仪器A内,放有塑料网包住的块状碳酸钙(过量)150 mL新制的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实验前仪器B中充满了饱和NaHCO3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碳酸钙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烧瓶中的液体直到仪器B中的气体不再增加(不考虑HClO的分解)

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

准确读出仪器B中气体体积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a.等待仪器A冷却到室温;b____________c平视与刻度线相切的液面读数。

实验结束后,测得仪器B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68mL150mL 新制的饱和氯水与过量碳酸钙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

298 K时,某种甲酸(HCOOH)和甲酸钠的混合溶液中HCOOHHCOO- 的浓度存在关系式c(HCOO-)+c(HCOOH)=0.100mol·L-1含碳元素的粒子的浓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98 KHCOOH 的电离常数Ka=1.0×10-10.25

B. 0.1mol·L -1HCOONa溶液中有c(HCOO-)+c(HCOOH)+c(OH- )<c(H+ )+0.1

C. 298 K加蒸馏水稀释P点溶液溶液中n(H+)·n(OH- )增大

D. 0.1mol·L-1 HCOONa溶液和0.1mol·L-1 HCO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3.75(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

XYZWR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其中X是单质,Y在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ZW是氧化物R W和水反应的产物。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不可能是金属单质    B. Y生成Z属于置换反应

C. Z生成W发生了电子转移    D. YR可能会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