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高压下碳氧化物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能与多种单质或化合物反应。
(1)一定条件下,CO与H2 可合成甲烷,反应方程式为:CO(g)+3H2(g)  CH4(g)+ H2O(g)
CH4(g)+ H2O(g)
①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已知H2(g)、CO(g)和CH4(g)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 283.0kJ/mol和890.0kJ/mol。
写出CO 与H2 反应生成CH4 和CO2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 CO (g) +2H2 (g)  CH3OH (g)
 CH3OH (g)
反应Ⅱ: CO2 (g) +3H2 (g)  CH3OH (g) +H2O (g)
CH3OH (g) +H2O (g)
①在以上制备甲醇的两个反应中:反应Ⅰ优于反应Ⅱ,原因为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H2和一定量的CO发生反应Ⅰ,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L,CO 和CH3OH (g) 的浓度随时可变化如图。10min 达到平衡,则反应1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

③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通入CO2 和H2, 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Ⅱ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填标号)
A.容器内C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B.当CO2和H2转化率的比值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CH3OH分子断裂5NA个共价键,同时断裂3NA个H-H键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4.5,且保持不变
(3)甲烷碱性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开始时两边溶液质量相等),用电器为惰性电极电解装置,其原理是:通电后,将Co2+氧化成Co3+,进而彻底氧化CN-为无害气体使废水得以净化。

①当除去1molCN-时,图1两边质量差为__________g.
②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4)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反应方程式为:CH3OH(g)+CO(g)  HCOOCH3(g)   ΔH=-29.1KJ/mol,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HCOOCH3(g)   ΔH=-29.1KJ/mol,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①从反应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效率”看,工业制取甲酸甲酯应选择的压强是_____。
②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80℃,其理由是___________。
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用途广泛。
I.利用生产硼砂的废渣一一确镁泥(主要成分为MgCO3.SiO2,还含有少量Fe2O3、MnO、CaO等)为主要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镁[MgCO3:Mg(OH)2:2H2O]的工业流程如下:

(1)写出“酸溶"一步中,MgCO3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MnO2和____,写出生成Mn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合成”时需通蒸汽至80℃,边加热边搅拌,温度不能超8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II.从含铜丰富的自然资源黄铜矿(CuFeS2)冶炼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CuFeS2+3CuCl2=4CuCl↓+FeCl2+2S↓ ②+1价的Cu在酸性条件下易歧化
(4)浸取时,若改用FeCl3溶液,也能生成CuCl和S,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若过滤1所得滤液中只含FeCl2,则将其在空气中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6)调节溶液的pH后,除生成Cu外,还能产生一种金属离子,此金属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7)过滤3所得滤液中的CuCl2可循环使用,为保持流程持续循环,每生成1molCu,理论上需补充Cu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某探究性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打磨过的镁条投入到滴有酚酞的饱和NaHCO3溶液中,发见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的浅红色加深。该小组同学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和确定。
Ⅰ、提出假设:
(1)甲同学:可能是MgCO3;
乙同学:可能只是_____;
丙同学:可能是xMgCO3·yMg(OH)2
(2)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洗涤的方法是_________。
Ⅱ、定性实验探究:
(3)取沉淀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则___同学假设错误(选填“甲乙或丙”)。
Ⅲ、定量实验探究:取一定量已干燥过的沉淀样品,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其组成(部分固体夹持类装置未画出),经实验前后对比各装置的质量变化来分析沉淀的组成,得出丙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合理的连接顺序: → → → → → →g→h(各装置只使用一次)。 _____________
(5)实验一段时间后,当B装置中_______(填实验现象),停止加热;再次打开f处的活塞,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______,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6)指导老师认为上述实验装置中末端还需再链接一个D装置,若无此装置,会使测出的x :y的值 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7)若改进实验后,最终装置B质量增加m克,装置D质量增加了n克,则x :y=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某温度下,向10mL0.1mol LCaCl2溶液中滴加0.1mol L 的Na2CO3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a2+)与Na2CO3 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Z 点对应的分散系很稳定
B. w、x、y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y点
C. 若用等浓度的Na2SO4 溶液代替Na2CO3 溶液,则图像在x点后的变化如虚线部分所示
D. Ksp(CaCO3])=5 x 10-10mol2/L2
通过膜电池可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 ),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流方向从B极沿导线经小灯泡流向A极
C.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 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个数为0.2NA
在容积均为1 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铁粉并充入1 mol CO,控制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Fe(s)+5CO(g)  Fe(CO)5(g),当反应进行到5min时,测得C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Fe(CO)5(g),当反应进行到5min时,测得C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反应进行到5min时,b容器中v(正)=v(逆)
B.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K(T1)>K(T2)
C. b中v(正)大于a中v(逆)
D. 达到平衡时,a、b、c中CO的转化率为b>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