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A__________ , B__________ ,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用元素符号表示D所在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
(3)D的氢化物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__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__________.
(4)E元素在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已知元素周期表可按电子排布分为s区、p区、d区、ds区、f区等,则E元素在__________区.
(5)用电子式表示B的硫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A的最高价氧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1)下列各组分子中,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_______________
BF3 、 H2S 、 CH3Cl 、 NH3 、 CS2、 C60、 C2H4 、 HCl
(2)按所示格式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原子序数 |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 周期 | 族 |
17 | ①______ | 第三 | ②______ |
③______ | 3d54s1 | ④______ | ⅥB |
(3)在配离子[Fe(SCN)]2+中,提供空轨道接受孤电子对的微粒是______,配离子 [Cu(NH3)4]2+中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
(4)镍的羰基配合物Ni(CO)4是获得高纯度纳米镍的原料,该配合物中镍原子的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则其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Ni(CO)4是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5)氯化亚铜是一种白色固体,实验测得其蒸气密度是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99.5倍,则氯化亚铜的分子式为____;氯化亚铜的盐酸溶液可定量吸收CO形成配合物Cu2(CO)2Cl2·2H2O(结构如图所示),该反应可用于测定空气中CO的含量,每个Cu2(CO)2Cl2·2H2O分子中含有____个配位键,____个σ键。
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的最高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Z的核电荷数是Y的2倍,W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Z>W>R
B. 对应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W
C.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
D. W与X、W与Z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B. 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D. 2p轨道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Y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形都是正四面体
B. 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C.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D. 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短周期元素甲和乙,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乙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1),L层电子数为(a+b)。则甲、乙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①与水反应 ②与硫酸反应 ③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④与氯气反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