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Na2O2是一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当Na2O2与某物质Q发生反应并且...

Na2O2是一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当Na2O2与某物质Q发生反应并且有氧气生成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Q一定是氧化剂

B.当有1 mol O2生成时转移电子4 mol

C.O2一定是氧化产物

D.Na2O2不可能发生还原反应

 

C 【解析】Na2O2与某物质Q发生反应并且有氧气生成时,则说明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则Na2O2既发生还原反应又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氧气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而Q可能是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例如过氧化钠与水或者二氧化碳反应,当有1 molO2生成时转移电子为2×1=2 mol,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注意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8月,媒体以“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为题报道了小苏打在治疗癌症的作用,报道有曲解的成分,但小苏打在治疗癌症的方法中确实功不可没。

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制取NaHCO3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第二步:先让某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C中出现固体。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第三步:分离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某固体粉末,有NH4Cl晶体析出。

(1)下图所示装置的连接顺序:a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接________(填接口编号)。

(2)A中常选用的固体反应物为_______;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________

(3)第二步中让___________装置先发生反应。

(4)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有无水CaCl2的U形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步分离出NaHCO3固体的操作是________

(6)第四步中所加固体粉末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所得的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约占5%~8%),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不使用其他任何试剂,证明所得晶体大部分是NH4Cl。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2.0 mol · L-1    B.1.5 mol · L-1      C.0.18 mol · L-1    D.0.24 mol · L-1

 

查看答案

某NaHCO3样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下列测定该样品纯度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取样品mg,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用浓度为c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至终点时,消耗盐酸Vml

B.取样品mg,充分加热,冷却,称量固体的质量为n1g

C.取样品mg,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于燥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n2g

D.取样品mg,滴加足量的Ba(OH)2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n3g

 

查看答案

100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NaOH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B. 通入CO2的体积为448 mL

C. 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 =" 1:" 3

D. 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n(Na2CO3) =" 2:" 1

 

查看答案

25°C时,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向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的残留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在溶液中插入pH传感器,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始时溶液pH=2是因为残留液中还有盐酸剩余

B.BC段表示随着碳酸钠溶液的滴入,CaCO3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

C.滴入500滴碳酸钠溶液后溶液中cOH>cH+

D.AB发生的反应为:Ca2+ + CO32-== CaCO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