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X中可能含有K+、Mg2+、Al3+、AlO、SiO、CO、SO、SO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 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C. K+、AlO和SiO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 D. CO和SO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
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 、②Ba2 +、 ③Cl、④Br、⑤SO32、⑥SO42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1) | 用pH试纸检验 | 溶液的pH大于7 |
(2) |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CCl4层呈橙红色 |
(3) |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4) |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④③⑥
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氟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部分加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 。
(3)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的氧化性大于硫的原因 。
(4)D中干燥管中出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
(5)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请画出其装置图 (并注明盛装试剂)。
(6)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氧化性Cl2>S,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 。
亚氯酸钠( NaCl0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纸张漂白、食品消毒、水处理等。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晶体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种制备亚氯酸钠粗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
(1) ClO2发生器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发生器中鼓人空气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还原为ClO2
(2)吸收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 。
(4)从吸收塔中可获得NaCl02溶液,从NaCl02溶液到粗产品(NaClO2)经过的操作步骤依次为: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 ;③ ;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5)为测定粗品中NaCl02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10.00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人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ClO2-+ 4I-+ 4H+= 2H2O+ 2I2+ 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待测溶液,取25.00 mL待测液,用2.000 mol.L-lNa2S203标准液滴定(I2+2S2O32-= 2I-+S4O62-),测得消耗Na2SO3溶液平均值为16.40mL。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 。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浓度为10.00 mol·L-1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B.n(Na+)∶n(Cl-)可能为7∶3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为增大氯水中c (HC1O),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NaOH固体
B. 加入食盐固体
C. 加入CaCO3固体
D. 加入Na2SO3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