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熔融Na2CO3为电解质,H2和CO混合气为燃料的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是电池的负极
B. a电极的反应为:CO+CO32ˉ-2eˉ= 2CO2;H2+CO32ˉ-2eˉ= H2O+CO2
C. a电极上每消耗22.4L原料气,电池中转移电子数约为2╳6.02╳1023
D. a、b两极消耗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甲池为原电池装置,Cu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 实验过程中,甲池左侧烧杯中NO3-的浓度不变
C. 若甲池中Ag电极质量增加5.4g时,乙池某电极析出1.6g金属,则乙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AgNO3溶液
D. 若用铜制U形物代替“盐桥”,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U形物称量,质量会减小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 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B. 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C. 用如图1装置可生产家用消毒液(NaClO) D. 用如图2装置为铅蓄电池充电
在恒容条件下,反应:2SO2 (g) + O2 (g) 2SO3(g) ΔH =-QkJ·mol-1。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的气体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 Q>0 )如下表所列:
容器 | SO2 (mol) | O2(mol) | N2(mol) | Q(kJ·mol-1) |
甲 | 2 | 1 | 0 | Q1 |
乙 | 1 | 0.5 | 0 | Q2 |
丙 | 1 | 0.5 | 1 | Q3 |
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lmol SO3固体放热Q/2 kJ B. 2Q3 <2Q2=Q1<Q
C. Ql =2Q2= 2Q3 = Q D. 2Q2 = 2Q3 < Q1 < Q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C(s)+CO2(g)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O2的同时生成n molC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CO
③CO2 、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2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C的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O(g)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 + 2×283.0 kJ/mol
B.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为ΔH =-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为ΔH =2×(-57.3) kJ/mol
C. 用等体积的0.50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会使测得的中和热偏大
D. 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