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①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正________(填“>”“<”或“=”)v逆。
(2)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N2(g)+3H2(g)2NH3(g) ΔH<0,应用此法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高。
①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________(填编号)。
A.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及时分离出氨气
D.充入氮气,增大氮气的浓度(保持容器体积不变)
②若在某温度下,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氨的反应,图2表示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用H2表示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_。从第11 min起,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 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填编号)。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 序号 | 温度(℃) | 初始CO浓 度(mol·L-1) | 初始H2O浓 度(mol·L-1) | CO的平衡 转化率 |
1 | 110 | 1 | 1 | 50% |
2 | 100 | 1 | 1 | x |
3 | 110 | 0.8 | y | 60% |
(1)实验1中,10h后达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h-1。在此实验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0.5molCO和0.5molH2,平衡将________移动(“向左”、“向右”、“不”或“无法确定”)。
(2)实验2中,x的值________(填序号)。
A.等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 D.无法确定
(3)实验3中的y值为________。
(4)在100 ℃条件下,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压强不再变化
B.生成H2O的速率和消耗H2速率相等时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H2的质量不再变化
已知: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 达平衡过程体系的能量变化 | |||
CO | H2O | CO2 | H2O | ||
① | 1 | 4 | 0 | 0 | 放出热量:32.8 kJ |
② | 0 | 0 | 1 | 4 | 热量变化:Q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
B. 容器①中CO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2的转化率
C. 容器①中CO反应速率等于H2O的反应速率
D. 平衡时,两容器中CO2的浓度相等
在恒温、恒容下,有反应2A(g)+2B(g)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1;途径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1和6mol·L-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平衡时,途径Ⅰ的反应速率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
B. 达到平衡时,途径Ⅰ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
C.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D.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利用下列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
反应一:Ni(粗,s)+4CO(g) =Ni(CO)4(g) ΔH<0
反应二:Ni(CO)4(g)=Ni(纯,s)+4CO(g) ΔH>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于反应一,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Ni(CO)4的生成
B. 提纯过程中,CO气体可循环使用
C. 升高温度,反应一的反应速率减小,反应二的反应速率增大
D. 对于反应二,在180~200 ℃,温度越高,Ni(CO)4(g)的转化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