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K+、Fe3+、Cl-、Mg2+、I -、CO32-、SO42-,限用试剂有:盐酸、硫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并记录相关现象:
(已知,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中一定有I-、CO32-、SO42-、K+
B. 试剂①为硝酸钡
C. 试剂②一定为盐酸
D. 通过在黄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可以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已知氧化性Fe3+>I2,在含有n mol FeI2的溶液中通入Cl2,有x mol Cl2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x≤n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Cl2 ===2Fe3++ 2Cl-
B. 当x≥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2I-+ 2Cl2 ===2Fe3++ I2+ 4Cl-
C. 当n≤x≤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为2n mol≤n(e-)≤3n mol
D. 当n<x<时,溶液中Fe3+、Cl-、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x-n)∶ x∶ n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 mol Fe在0.1 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 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C. 含NA个氧原子的O2与含NA个氧原子的O3的质量比为2∶3
D. 1 mol CnH2n+2分子中含共价键数目为(3n+1)N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2O、H2S、H2Te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
B. 金刚石是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原子晶体,加热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
C. 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氨气过程中,均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
D. SiO2和CO2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小 B. 溶液中的不变
C.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也增大 D. 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X |
Y | Z | W |
| T |
|
A. X、Z、W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增
B. T元素的非金属性比Z弱
C. 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汽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 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