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校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为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水解情况,甲、乙同学分别使用图1、图2...

某校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为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水解情况,甲、乙同学分别使用图1、图2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②相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7.9

77

 

(1)甲同学在制得乙酸乙酯后,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中装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收乙醇                          B.除去乙酸

C.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甲同学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__(填序号);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

(4)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乙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B,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__mL和________mol·L-1

②分析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分液 ABC 乙醇 C 6 6 AC 【解析】(1)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操作是分液。(2)由于生成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乙酸,所以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使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但不能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D错误,答案选ABC;(3)由于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因此首先分离出乙醇;由于酸或碱均能使乙酸乙酯水解,所以应该再加入无水硫酸钠;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答案选C。(4)①本题是研究实验D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条件,题中采用了一个变量,实验C 3mol•L-1 H2SO4,实验D盐酸,所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实验C 3mL乙醇、2mL乙酸、6mL3mol•L-1 H2SO4,实验D 3mL乙醇、2mL乙酸、盐酸,要保证溶液体积一致,才能保证乙醇、乙酸的浓度不变,盐酸体积为6mL,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所以盐酸的浓度为6mol•L-1;②对照实验A和C可知:试管Ⅰ中试剂实验A中使用1mL18mol•L-1 浓硫酸,生成的乙酸乙酯比C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大很多,说明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答案选AC。 点睛:本题考查了乙酸乙酯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题目综合性强,注意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和产物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法,难点是控制变化量的灵活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关于有机物A、B的信息: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为________;写出在一定条件下,A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同系物用通式CnHm表示,B的同系物用通式CxHy表示,当CnHm、CxHy分别出现属于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A、B的同系物)时,碳原子数的最小值n=______,x=________

(3)B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①无色无味液体 ②有毒 ③不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大

⑤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⑥任何条件下均不与氢气反应 ⑦与溴水混合后液体分层且上层呈橙红色

 

查看答案

1 L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表所示:

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H、K、Mg2+、Al3+、NH、Fe2+、Fe3+

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Cl、Br、I、CO、AlO

 

(1)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V1V2V3V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检测,该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2.8 L

5.6 L

11.2 L

n(Cl)

1.25 mol

1.5 mol

2 mol

n(Br)

1.5 mol

1.4 mol

0.9 mol

n(I)

a  mol

0

0

 

①当通入Cl2的体积为2.8 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机物M、N、Q的转化关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的名称为异丁烷

B. N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不包括本身)

C. Q可与氯水反应生成N

D. M、N、Q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01mol某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的质量为216g,则该醛肯定为二元醛

B. 乙醇、苯酚、乙酸都有羟基,但是电离常数不同,这主要是基团之间相互影响造成的

C. 分子中最多19个碳原子共平面、最多6个原子共直线

D. 分子式为C10H20O2的有机物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4

 

查看答案

某酯A,其分子式C6H12O2,已知

又知B、C、D、E均为有机物,D不与Na2CO3溶液反应,E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结构可能有(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