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

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

A.HCl和HO      B.NH和HO        C.NH和CCl4        D.CO和NaOH溶液

(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与NaOH溶液 

C.CaCO与稀硫酸                    D.NH4HCO与稀盐酸

(3)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硝酸铵          D.烧碱

(4)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以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_______上部烧瓶内压强;图B是_______下部锥形瓶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5)如果只提供如图C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D C 减小 增大 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解析】(1)该装置中形成喷泉的条件是烧瓶中的气压变小,可以是烧瓶中的气体减少或者是烧瓶中的温度减小等原因造成;A.HCl和H2O,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中,能够使烧瓶中的气体体积减小,所以能够形成喷泉,A错误;B.NH3和H2O,氨气极易溶于水中,能够使烧瓶中的气体体积减小,所以能够形成喷泉,B错误;C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无法形成喷泉,C正确;D.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能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D错误;答案选C;(2)图B是在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能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变大才能形成喷泉,A.Cu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无法形成喷泉,A错误;B.碳酸氢钠和NaOH溶液能反应,但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B错误;C.Ca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为微溶物,阻止了反应继续进行,所以无法形成喷泉,C错误;D.碳酸氢铵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所以能够形成喷泉,D正确; 答案选D;(3)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蒸发产生大量酒精蒸气,使锥形瓶内压强大大增加,可以形成喷泉,A错误;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所以能够形成喷泉,B错误;C.硝酸铵与乙醇不反应,不能导致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无法形成喷泉,C正确;D.烧碱溶于水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锥形瓶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能够形成喷泉,D错误;答案选C;(4)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以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减小了烧瓶中的压强形成喷泉;图B是增大下部锥形瓶的压强;(5)如果只提供如图C的装置,只要氨气溶于水即可形成喷泉,因此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点睛:明确形成喷泉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喷泉实验的原理:当挤压胶头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后,由于烧瓶内的气体易溶于水,所以烧瓶内的气压迅速减小,产生负压,烧杯里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实验的注意事项:整个实验装置要求密闭性好、不漏气,这也是气体实验的基本要求。收集氨气的圆底烧瓶要绝对干燥。烧瓶里的氨气必须集满,并尽可能做到随用随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主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4

 

 

 

 

 

 

(1)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除⑩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2)①③⑤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⑧⑨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⑤⑧五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⑥的名称是____;元素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元素⑦的氢化物和元素①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⑨形成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焰色为________;该化合物的溶液与元素⑧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⑤和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元素③的单质在元素⑥⑦形成的某化合物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碱金属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B. 从上到下,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C. 钾与氧气或水反应比钠的反应剧烈,铷、铯的相应反应更剧烈

D. 碱金属元素阳离子的氧化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依次增强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酸性:HClO4HBrO4HIO4    B. 碱性:NaOHMg(OH)2Al(OH)3

C. 稳定性:PH3H2SHCl    D. 非金属性:FOS

 

查看答案

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元素

N

S

O

Si

原子半径/1010 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是

A. 0.80×1010 m    B. 1.10×1010 m

C. 1.20×1010 m    D. 0.70×1010 m

 

查看答案

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从左至右改为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O5

B. 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 17列元素中的第一种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D. 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