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硝酸锶[化学式:Sr(NO3)2]用于制造信号灯、光学玻璃等。
Ⅰ.工业级硝酸锶中常含有硝酸钙、硝酸钡等杂质,其中硝酸钙可溶于浓硝酸,而硝酸锶、硝酸钡不溶于浓硝酸。提纯硝酸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含杂质的硝酸锶样品,向其中加入浓HNO3溶解,搅拌。
②过滤,并用浓HNO3洗涤滤渣。
③将滤渣溶于水中,加略过量铬酸使Ba2+沉淀,静置后加入肼(N2H4)将过量铬酸还原,调节pH至7~8,过滤。
④将滤液用硝酸调节pH至2~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⑤将得到的Sr(NO3)2·2H2O晶体在100 ℃条件下干燥,得到高纯硝酸锶。
(1)步骤②用浓HNO3洗涤滤渣的目的是_________。
(2)步骤③中肼(N2H4)将过量铬酸(CrO3)还原为Cr3+,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肼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且氧化产物无污染,故可用于除去锅炉等设备供水中的溶解氧等,除去100L锅炉水(含氧气8g/L)的溶解氧,需要肼的质量为_________。
Ⅱ.Sr(NO3)2受热易分解,生成Sr(NO2)2和O2;在500 ℃时Sr(NO2)2进一步分解生成SrO及氮氧化物。取一定质量含Sr(NO2)2的Sr(NO3)2样品,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5.20 g SrO固体和5.08 g混合气体。计算该样品中Sr(NO3)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精确到0.01)。
化合物F是一种具有强双光子性质的物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1)在A、B、C、D、F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3)E的分子是为C14H13N,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含有结构;
③分子中只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已知:
请以苯和乙二醇为原料制备1,2-二苯基乙二醇 写出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__。
草酸钴用途广泛,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制备。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l2O3、MnO、MgO、CaO等]制取CoC2O4·2H2O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Ca2+、Mg2+、Al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Co(OH)2 | Al(OH)3 | Mn(OH)2 |
完全沉淀的pH | 3.7 | 9.6 | 9.2 | 5.2 | 9.8 |
(1)浸出过程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将_____________还原(填离子符号)以便固体溶解。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写一个)。
(2)NaClO3的作用是将浸出液中的Fe2+氧化成Fe3+,氯元素被还原为最低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加Na2CO3能使浸出液中Fe3+、Al3+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原因是 。
(4)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滤液Ⅱ中加入萃取剂的作用是 ;使用萃取剂适宜的pH=____(填序号)左右:
A.2.0 B.3.0 C. 4.0
(5)滤液Ⅰ“除钙、镁”是将溶液中Ca2+与Mg2+转化为MgF2、CaF2沉淀。已知Ksp(MgF2)=7.35×10-11、Ksp(CaF2)=1.05×10-10。当加入过量NaF后,所得滤液c(Mg2+)/c(Ca2+)= 。
1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气体和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Z(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 n(X)/mol | n(Y)/ mol |
0 | 2.00 | 2.40 |
10 | 1.00 |
|
30 |
| 0.4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10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Z)=0.10 mol·L-1·min-1
B. 温度为200℃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0,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若密闭容器体积可变,其他条件不变,在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为原来一半,则c(X)<1mol/L
D.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充入1.00 mol X气体和1.20 mol Y气体,到达平衡后,X转化率增大
25℃时,0.1 mol Na2CO3与稀盐酸混合所得的体积为1 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W点所示的溶液:c(Na+)>c(CO)=c(HCO
)>c(OH-)>c(H+)
B. pH=4的溶液:c(H2CO3)+c(HCO)+c(CO
)=0.1 mol·L-1
C. 向pH=8的溶液中通入CO2至pH=7所得的溶液:
c(Na+)>c(Cl-)+c(HCO)+c(H2CO3)
D. pH=11的溶液:c(Na+)+2c(H2CO3)>2c(Cl-)+2c(CO)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将等物质的量的SO2与Cl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 | 品红褪色 | SO2、Cl2都能使品红褪色 |
B | 将Fe2O3溶于足量氢碘酸溶液,然后滴入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 | 氧化性:Fe3+>I2 |
C | 注射器中吸入NO2,封堵针尖处,将注射器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 气体颜色比起始时浅 | 加压后,NO2转变为无色的N2O4 |
D | 饱和BaSO4悬浊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然后过滤、洗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盐酸 | 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体产生 | Ksp(BaSO4) > Ksp(BaCO3)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