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汽车尾气(主要成分为CO和NO)是形成雾霾的原因之一,对汽车尾气的处理也成为科学...

汽车气(主要成分为CONO)是形成雾霾原因之一,对汽车尾气的处理也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已知:I. N2(g)+O2(g) 2NO(g)   ΔH= +180.7 IkJ • mol-1

Π . 2NO(g)+2CO(g) N2(g) + 2CO2(g)  ΔH=-746.5 kj • 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的燃烧热ΔH =____________

(2)Ti℃时,向10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人1 mol NO和1 mol CO发生反应Π。5 min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CO2的物质的0.8 mol则:

①05 min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N2)=______________    .

②Ti℃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

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 保持不变

C.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速率之比 =1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再向该容器中充人1 mol NOl molCO0.5 mol N2l molCO2此时

_______    (填>”“<”或“ =”)

(3)—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一定N2O2CO发生反应I和反应Ⅱ,容器中N2的平衡转化率(α)与溫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①α(N2)随温度升___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   

M点和N点对应体系中,NO的体积分数:M______________    (填“>”“<”“ = ”)N

 

-282.9kJ·mol-1 0.008mol·L-1·min-1 1600L·mol-1(不写单位也给分) A > 增大 升高温度,反应I为吸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均使体系内N2的物质的氯减小,转化率增大 > 【解析】(1)已知:I. N2(g)+O2(g) 2NO(g) ΔH= +180.7 IkJ • mol-1,Π . 2NO(g)+2CO(g) N2(g) + 2CO2(g) ΔH=-746.5 kj • 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I+Π )×得:CO(g)+ O2(g)=CO2(g),CO的燃烧热ΔH=[(+180.7 IkJ • mol-1)+-(746.5 kj • mol-1)]×=-282.9kJ·mol-1; (2) 2NO(g)+2CO(g) N2(g) + 2CO2(g) 起始物质的量(mol) 1 1 0 0 变化物质的量(mol) 0.8 0.8 0.4 0.8 平衡物质的量(mol) 0.2 0.2 0.4 0.8 ①0〜5 min内,用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N2)= =0.008mol·L-1·min-1; ②Ti℃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600; ③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确定,则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是平衡状态,故A正确;B. 始终保持不变,无法判断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C.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始终不变,气体密度保持不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C错误;D.速率之比始终是=1,无法判断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答案为A。 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再向该容器中充人1 mol NO、l molCO、0.5 mol N2、l molCO2,此时Qc==14.06<1600,说明此时反应正向进行,即正>逆; (3)①α(N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理由为升高温度,反应I为吸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均使体系内N2的物质的量减小,转化率增大;压强增大对反应I无影响,反应Ⅱ正向进行,NO的体积分数降低,如果相同温度下,反应I中NO的体积分数高,温度升高,反应I正向进行,反应Ⅱ逆向进行,NO的体积分数增加,故M点NO的体积分数大于N点。 点睛: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注意: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④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ZnCI2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电化学、冶金、印染等领域用途广泛,以某厂放的废液(主要成分为盐酸,Fe2+Cu2+Ni2+H3AsO3等杂质)和锌电池废渣(主要成分为ZnOZn)为原料制备ZnCl2的流程如所示:

已知:①25℃时,Ksp[Fe(OH)3]=4.0×10-38;Ksp[Zn(OH)2]=1.2×10-17;Ksp[Ni(OH)2]=2.0×10-15

②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等于10-5 moL-1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请问答下列问题:

(1)    在元素周期表中,砷As)元索与氮元素主族且处于第4 周期,则砷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浸出”过程中主要生成两种单质,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3)控制温度为75℃左右,向滤液1中加人H2O2,生成FeAsO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此过程中,所加入H2O2的量需适当大于理论值,原因因为____________

(4)蒸发滤液3制备ZnCl2时,需不断通人HC1的理由为____________

(5)某纽扣电池放电时,总反应为Zn+Ag2O+H2O═Zn(OH)2 + 2Ag其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6)25℃时,向浓度为1.0 moL-1的Fe3+、Zn2+、Ni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Fe3+恰好沉淀完全时,所得溶液中c(Zn2+)c(Ni2+)=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目前,一种新的制备联氨N2H4)的方法分为两步

第一步 NH3Cl2在液态丙酮    中反应合成异肼,同时有“白烟”产生

第二步:异胼水解生成联丙酮。

巳知:通常条件下,联氨是易吸收水和CO2的液体:碱性条件下,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N2

答下列问题

某小组在实验室应用上述方法制备联氨水合物并测定该水合物的组成,设计实验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I.联氨水合物的制备。

(1)上述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bc (        ) (         ) f(仪器接口字母),盛放丙酮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

(2)用连接好的装置进行实验;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丙酮中缓慢通入NH3Cl2进行第一步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证明白烟的主要成分为NH4Cl:____________

完全反应后再向其中滴加足量蒸馏水,发生第二歩反应。

.测定联氨水水合物的组成。

(3)步骤:

装置B中完全反应后的液体,蒸馏收集联水合物下列蒸馏装置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选字母,夹持装置略去),若蒸馏操作开始后,发现蒸馏烧瓶中没有添加沸石,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

取5.0 g联氨水合物,加人适量NaOH溶液,再加人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43.2g,则联氨水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5℃时,用0.10 mol • L-1水滴定10.00 mL a mol • L-1盐酸,溶液的pH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N点溶液中存在:c(H+)=c(OH-)+c(NH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点溶液中存在:c(H+)=c(OH-)+2c(NH3·H2O)+ c(NH4+)

B. NQ两点溶液中NH3 • H2O的电离常数:N<Q

C. P 点氨水过量,c(NH4+)> c(Cl-)

D. a=0.054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所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黄色的Fe(NO)3溶液中滴加氢碘酸

溶液变为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原溶液中含有SO32-

C.

Mg2+Cu2+共存的溶液适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

得到白色沉淀

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常数:

Ksp[Mg(OH)2]<Ksp[Cu(OH)2]

D.

一定温度,向K2Co2O7溶液中加KOH

溶液橙色变浅

减小H+浓度,Co2O72-+H2O

2CrO42-+2H+的平衡正移动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NaClO2重要的消剂和漂白剂,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b为负极

B. 阳极区溶液的pH增大

C. 电极D的反应式为ClO2+e-=ClO2-

D. 电极E上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时理论上阴极区溶液质量增加135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