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Na2CO...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18mol/L和0.1 mol/L H2SO4溶液的pH

比较不同浓度H2SO4的酸性强弱

C

配制FeCl2溶液时,先将FeCl2溶于适量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铜粉

抑制Fe2+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

D

向10mL 0.2 mo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的

Ksp[Mg(OH)2]>Ksp[Fe(OH)3]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因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溶液变红,加入少量BaC12固体,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颜色变浅,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A正确;B.18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无法用pH试纸测定其pH,故B错误;C.配制FeCl2溶液时,先将FeCl2溶于适量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最后应该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铁粉,否则会引进杂质铜离子,故C错误;D.氢氧化钠过量,不能证明溶解度大小,如加入足量氯化镁完全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后再加入氯化铁,能生成红褐色沉淀,则可证明,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 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1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

B. CaF2晶体的晶胞如图2所示,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 H原子的电子云图如图3所示,H原子核外的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

D. 金属Cu原子堆积模型如图4所示,该金属晶体为最密堆积,每个Cu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

 

查看答案

下图是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y轴表示的可能是第一电离能

B. 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

C. y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

D. y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所属晶体类型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原子晶体

石墨

生石灰

碳化硅

金刚石

分子晶体

固态氨

氯化铯

干冰

离子晶体

氮化铝

食盐

明矾

氧化铝

金属晶体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同一原子中,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形状相同,半径越大

B. 在同一能层上运动的电子,其自旋方向肯定不同

C. 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D. 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π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②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③干冰是CO2分子通过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有规则排列成的分子晶体 ④在Na2O和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相等 ⑤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键角都是109°28′,其晶体类型可能是原子晶体或分子晶体 ⑥分子晶体中都含有化学键 ⑦含4.8 g碳元素的金刚石晶体中的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0.8 mol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⑦    C. ⑤⑥⑦    D. ③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