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 0.1000mol·L-1Na2C...

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 0.1000mol·L-1Na2CO3溶液25.00mL。用pH传感器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d点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HCO3-+H+=H2O+CO2

B. b点时,c(CO32-)>c(HCO3-)>c(OH-)

C. d点时, c(OH-)=c(H+)+c(HCO3-)+2c(H2CO3)

D. e点时, c(H+)=2c(CO32-)+c(HCO3-)+c(OH-)

 

D 【解析】A.a点为碳酸钠溶液,b点加入12.5mL盐酸时有1/2的Na2CO3转化成NaHCO3;d点加入25mL盐酸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e点加入50mL盐酸,反应后溶质为NaCl,故c→d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CO32-+H+=HCO3-,A错误;B.b点时,有1/2的Na2CO3转化成NaHCO3,由于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故c(CO32-)>c(HCO3-)>c(OH-),B错误;C.d点加入25mL盐酸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根据碳酸氢钠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可得:c(OH-)=c(H+)+c(H2CO3)-2c(HCO32-),C错误;D.在e点时,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2c(CO32-)+c(HCO3-)+c(OH-)+c(Cl-),由于c(Na+)=c(Cl-),则c(H+)=2c(CO32-)+c(HCO3-)+c(OH-),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本题注意分析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反应的程度以及溶液的主要成分,结合盐类水解的原理解答。明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分步进行以及灵活应用三大守恒是解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的金属腐蚀现象。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图装置实验,为了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可采用下列方法: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

B.图是图所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的正极材料是铁

C.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可以通过图装置进行探究,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D.图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查看答案

氨水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

B. “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

C. “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D. “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

 

查看答案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原子半径最小的短周期元素,W、Y同主族,XZ同主族,且XZ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Y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WX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B. XZ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可能为固态

C. 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酸性

D. WXYZ四种元素两两之间均能形成化合物

 

查看答案

有关胶体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胶体粒子带电,溶液溶质粒子不带电

B. 渗析实验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C. 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

D. 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查看答案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4g由N213C2H2组成的混合物所含的电子数为7NA

B. lmol氨基(-NH2)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10 NA

C. 一定条件下,lmolN23molH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可能为2 NA

D. 常温下,lLpH=3Al2(SO4)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目为10-3 NA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