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某矿渣的主要成分是NiFe2O4(铁酸镍)、NiO、FeO、
CaO、SiO2等,以下是从该矿渣中回收NiSO4的工艺路线:
已知:(NH4)2SO4在350℃以上会分解生成NH3和H2SO4。NiFe2O4在焙烧过程中生成
NiSO4、Fe2(SO4)3。
锡(Sn)位于第五周期第ⅣA族。
(1)焙烧前将矿渣与(NH4)2SO4混合研磨,混合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浸泡”过程中Fe2(SO4)3生成FeO(OH)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浸渣”的成分除Fe2O3、FeO(OH)外还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为保证产品纯度,要检测“浸出液”的总铁量:取一定体积的浸出液,用盐酸酸化后,加入SnCl2将Fe3+还原为Fe2+,所需SnCl2的物质的量不少于Fe3+物质的量的_______倍;除去过量的SnCl2后,再用酸性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Fe2+,还原产物为Cr3+,滴定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浸出液”中c(Ca2+) = 1.0×10-3mol·L-1,当除钙率达到99%时,溶液中c(F-) = ________mol·L-1。[已知Ksp (CaF2)=4.0×10-11]
(5)本工艺中,萃取剂与溶液的体积比(V0/VA)对溶液中Ni2+、Fe2+的萃取率影响如下图所示,V0/VA的最佳取值是______。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氨基酸(CxHyNzOp)的分子组成。取m g 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填空,下同)。操作时应先点燃_______处的酒精灯。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取N2的体积时,应注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化学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下表为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 HClO | H2CO3 |
Ka=1.8×10-5 | Ka=3.0×10-8 | Ka1=4.4×10-7 Ka2=4.7×10-11 |
下图表示常温下,稀释CH3COOH、HClO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相同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 > c(ClO-)> c(CH3COO-)> c(OH-)> c(H+)
B.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CO2+ H2O =HClO+CO32-
C. 图像中a、c两点处的溶液中相等(HR代表CH3COOH或HClO)
D. 图像中a点酸的总浓度大于b点酸的总浓度
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 在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C. 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 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Mg﹣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证明“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随溶液pH的减小而增强 | 将“84”消毒液(含NaClO)滴入品红溶液中,褪色缓慢,若同时加入食醋,红色很快褪为无色 |
B | 证明反应速率会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 用3 mL稀硫酸与足量纯锌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慢,然后加入1mL 1mol•L﹣1CuSO4溶液,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
C |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 在试管中取少量淀粉,加入稀硫酸后加热片刻,冷却后取澄清液滴入新制的Cu(OH)2加热煮沸 |
D | 证明SO2有漂白性 | 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
A. A B. B C. C D. D
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迷迭香酸的分子式为C18H14O8
B. 该物质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 1mol迷迭香酸跟H2反应,最多消耗9molH2
D. 1mol迷迭香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6mol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