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0.1mol/L氨水稀释成0.01mol/L,测得PH由11.1变成10.6 |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
B | 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 | 常温下水解程度:CO32->HCO3- |
C | 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
D | 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 产生的气体为乙烯 |
A. A B. B C. C D. D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Y和Z位于同一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氯化物溶液与其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酸碱性相反
B. X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C. Y的氧化物既可与强酸反应又可与强碱反应,并可用来制作耐火材料
D. Z的氢化物与X的氢化物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A. 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 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g,其原子数为3NA
C. 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D. 1mol甲基的电子数目为10N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植物油中由于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容易氧化变质
B. 利用乙醇的氧化性以及Cr3+、Cr2O72-的颜色差异来检验酒后驾车
C. 石油可以通过裂解、裂化等物理变化获得重要化工原料乙烯
D. 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体现了胶体电泳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意义重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高炉炼铁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FeO(s)+CO(g)Fe(s)+CO2(g) K1 ΔH1=a 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 K2 ΔH2=b 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K3 ΔH3=c kJ·mol−1
①Fe2O3(s)+3CO(g)2Fe(s)+3CO2(g) ΔH=_____kJ·mol−1(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②上述反应对应的平衡常数K1、K2、K3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a_________b,(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铁的氧化物粉末和Al粉在镁条的引燃下可以发生铝热反应,下列反应速率(v)和温度(T)的关系示意图中与铝热反应最接近的是________。
(3)铁等金属可用作CO与H2反应的催化剂:CO(g)+3H2(g)CH4(g)+H2O(g)
ΔH<0。在T℃,将l mol CO和3 mol H2加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实验测得n(C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min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n(CO)/mol | 1.0 | 0.70 | 0.45 | 0.25 | 0.10 | 0.10 |
①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v正(CO)=3v逆(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②在0~20 min内v (H2)=______;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
③下图表示该反应中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中压强P1、P2、P3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