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有关SO2性质...

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有关SO2性质和含量测定的探究活动。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若利用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证明+4价的硫元素具有氧化性,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方案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

(2)选用图4中的装置和药品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①甲同学认为按A→C→F→尾气处理顺序连接装置可以证明亚硫酸和次氯酸的酸性强弱,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设计的合理实验方案为:按照A→C→_________→F→尾气处理(填字母) 顺序连接装置。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的酸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常温下,测得装置C中饱和NaHSO3溶液的pH≈5,则该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已知0.1mol/L的H2SO3溶液pH >1)

(3)为了测定装置A残液中SO2的含量,量取10.00 mL残液于圆底烧瓶中,加热使SO2 全部蒸出,用20.00 mL0.0500 mol/L的KMnO4溶液吸收。充分反应后,再用0.2000mol/L的KI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KMnO4 ,消耗KI溶液15.00 mL。

已知:5SO2+2MnO4-+2H2O=2Mn2++5SO42-+4H+

10I-+2MnO4-+16H+=2Mn2++5I2+8H2O

①残液中SO2的含量为_______g·L-1

②若滴定过程中不慎将KI标准溶液滴出锥形瓶外少许,使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分液漏斗 SO2+2H2S=3S↓+2H2O (沉淀符号可标也可不标) 或 SO2+2Na2S+2H2O=3S↓+4NaOH (或其它合理答案) 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证明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 B→E→D 装置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 除去HC1气体以免影响后面的实验 c(Na+)>c(HSO3-)>c(H+)>c(SO32-)>c(OH-) 6.4 偏低 【解析】 (1). 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若利用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SO2证明+4价的硫元素具有氧化性,可以将其通入盛有硫化氢气体的集气瓶中或盛有氢硫酸的试剂瓶中,分别生成淡黄色固体即可证明,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方案的反应原理为SO2+2H2S=3S↓+2H2O。 (2). 选用图4中的装置和药品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①若按A→C→F→尾气处理顺序连接装置不能证明亚硫酸和次氯酸的酸性强弱,理由是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根进一步与钙离子结合成微溶物硫酸钙沉淀而不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次氯酸,所以不能证明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 ②欲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的酸性,根据给定装置的特点,可以先用二氧化硫通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除去其中的氯化氢杂质,然后通入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剩余的二氧化硫,经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已除尽,最后通入漂白粉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从而间接地证明亚硫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所以丙同学设计的合理实验方案为:按照A→C→B→E→D→F→尾气处理顺序连接装置。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的酸性的实验现象是装置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 ③NaHSO3是一种弱酸的酸式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亚硫酸氢根能发生电离: HSO3- H++SO32-,还能发生水【解析】 HSO3- +H2O H2SO3+OH-。HSO3-无论是电离还是水解其程度都是很小的。常温下,测得装置C中饱和NaHSO3溶液的pH≈5,说明亚硫酸氢根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由于水也能电离出H+,则该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SO3-)>c(H+)>c(SO32-)>c(OH-)。 (3). 20.00 mL0.0500 mol/L的KMnO4溶液中 n(KMnO4)=20.0010-3L0.0500mol/L=1.00010-3mol 由10I- ~ 2 MnO4- 可求出与KI标准溶液反应的KMnO4的物质的量为: n1(KMnO4)= n(I-)= 15.0010-3L0.2000mol/L=6.00010-4mol 所以与SO2反应的KMnO4的物质的量为:n2(KMnO4)=n- n1=4.00010-4mol 由5SO2~2MnO4-可求出10.00mL残液中:n(SO2)=n2(KMnO4)=1.00010-3mol m(SO2)= 1.00010-3mol64g/mol=6.40010-2g 所以①残液中SO2的含量为 =6.400g·L-1。 ②若滴定过程中不慎将KI标准溶液滴出锥形瓶外少许,相当于剩余的高锰酸钾偏多,与二氧化硫反应的高锰酸钾偏少,使测定结果偏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熔点-141.5℃,沸点-24.9℃,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CO、H2)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如下:

①CO(g)+2H2(g)CH3OH(g)   △H1=-90.0 kJ• mol-1

②2CH3OH(g)CH3OCH3(g)+ H2O(g)   △H2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由合成气(CO、H2)制备lmolCH3OCH3(g),且生成H2O(1),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244kJ,则△H2=________kJ • mol-1。(已知:H2O(1)=H2O(g) △H=+44.0 kJ/mol)

(2)有人模拟该制备原理,500K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6mol H2,5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c(CH3OCH3)=0.2mol·L-1,用H2表示反应①的速率是_______mol·L-1·min-1,可逆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_

若在500K时,测得容器中n(CH3OCH3)=2n(CH3OH),此时反应②的v_______v(填“>”、“< ”或“=”)。

(3)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如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值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在平衡移动过程中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容器中CH3OCH3的体积分数增大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增大

(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投料比充入CO(g)和H2(g)进行反应①,平衡时CO(g)和H2(g)的转化率如图所示,则a =_________(填数值)。

(5)绿色电源“二甲醚燃料电池”的结构图所示,电解质为熔融态的碳酸盐(如熔融 K2CO3),其中CO2会参与电极反应。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该电池负极与水库的铁闸相连时,可以保护铁闸不被腐蚀,这种电化学保护方法叫做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利用锌锰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水浸后的碳包滤渣(含MnO2CHg2+等)制取MnSO4 • H2O 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25℃时,几种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

物质

FeS

MnS

HgS

溶度积

5.0×l0-18

4.6×l0-14

2.2×l0-54

 

25℃时,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沉淀物

Fe(OH)3

Fe(OH)2

Mn(OH)2

开始沉淀的pH

2.7

7.6

8.3

完全沉淀的pH

3.7

9.7

9.8

 

(1)上述流程中,蒸发实验操作时用到的硅酸盐材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

(2)在加热条件下“浸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浸取时生成MnSO4Fe2(SO4)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I的成分为MnO2C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浸取反应在25℃时进行,FeS足量,则充分浸取后溶液中的c(Hg2+)/C(Fe2+)=    ____________(填数值)。

(4)“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氧化时可用H2O2代替MnO2H2O2的电子式为_______

(5)中和时,应该调节溶液pH的范围到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 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变

成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

又有还原性

B

常温下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

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生成了SO2

C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BaCl2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Ksp(CaSO4)

D

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是BaSO4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长征”火箭发射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并使用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这种组合的两大优点是,既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能量将火箭送上太空,产物又不污染空气(产物都是空气成分)。某校外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将此原理设计为原电池,如图所示,结合学习过的电化学原理分析其设计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为正极

B. 电池工作时H+由A极向B极迁移

C. 从b 口通入四氧化二氮气体且在B极发生氧化反应

D. 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C2H8N2+4H2O+16e-=2CO2+N2+16H+

 

查看答案

分子式为C7H6Cl2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体)(   )

A. 6种    B. 9种    C. 10 种    D. 12 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