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铁、锌、镍、铬及其合金在现代社会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

铁、锌、镍、铬及其合金在现代社会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基态铁原子有_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镍可与CO形成配合物Ni(CO)n,CO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________;该配合物中原子Ni的价层电子总数为18,则n=________,该配合物的熔点是170℃,则Ni(CO)n 属于__________

(3)在铬的摧化作用下,乙醇可被空气氧化为乙醛(CH3CHO),乙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乙醛分子中H—C=O的键角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醇分子中的H—C—O的键角。乙醇和乙醛均极易溶于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立方NiO晶体结构类似于NaCl,则Ni2+填入O2-构成的________空隙(填“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立方体”或“压扁八面体”)。其晶胞边长为ɑ pm,列式表示NiO晶体的密度为____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第四周期Ⅶ族 26 1:2 4 分子 sp2和sp3 大于 乙醛、乙醇均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 正八面体 ×1030g/cm3或×1032 g/cm3 【解析】(1)铁的原子序数是26,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Ⅶ族,基态铁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6,则有2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2)CO分子的结构类似于氮气,则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 1:2;中心原子是Ni原子,其价电子数是10,每个配体提供的电子数是2,10+2n=18,n=4,该配合物的熔点是170℃,则Ni(CO)n 属于分子晶体;(3)乙醛分子中甲基碳原子全部形成单键,是sp3杂化。醛基中碳原子形成碳氧双键,其杂化方式是sp2杂化。醛基中C原子形成3个σ键,为sp2杂化,是平面三角形结构,键角为120°,乙醇分子内碳原子形成4个σ键,无孤电子对,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是四面体结构,O-C-H键角约为109°28′,键角小于120°,所以乙醛分子中H—C=O的键角大于乙醇分子中的H—C—O的键角。乙醛、乙醇均能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乙醇乙醇和乙醛均极易溶于水。(4)根据氯化钠的鉴别结构可判断Ni2+填入O2-构成的正八面体中。晶胞中氧离子个数是4,晶胞体积是(a×10-10)3cm3,所以密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氯化亚铜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工业上以低品位铜矿(主要含CuS、Fe2O3、SiO2)为原料,

制备氯化亚铜的生产工艺如下:

(1)CuS中Cu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滤渣Ⅰ的成分除S之外还有__________,反应Ⅰ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生成氢氧化物的pH如下表:

沉淀物

Fe(OH)3

Mn(OH)2

Cu(OH)2

开始沉淀的pH

2.7

8.3

4.2

完全沉淀的pH

3.2

9.8

6.7

 

则反应Ⅱ中用氨水调节pH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4)检验滤液Ⅱ中是否含有Fe3+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5)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①反应中Ⅲ生成难溶MnC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反应Ⅳ素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

步骤Ⅰ.称取0.2500g的样品和10.0mL 1.0mol/L的FeCl3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不断摇动;

步骤Ⅱ.待样品溶解后,加水10.0mL和3滴指示剂;

步骤Ⅲ.用0.1000mol/L CeOSO4标准溶液滴至终点,并记录读数。重复实验两次,测得数据如下:

序号

1

2

3

起始读数

0.95mL

0.70mL

1.00mL

终点读数

20.95mL

24.95mL

21.00mL

 

已知:CuCl+FeCl3=CuCl2+FeCl2    Fe2++Ce4+=Fe3++Ce3+

①数据处理:计算CuCl纯度________________

②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使滴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刻度线,其他操作正确

C.0.1000mol/L CeOSO4溶液久置后浓度变小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E.所取FeCl3溶液体积偏大

 

查看答案

CO2是温室气体,研究CO2的应用对促进低碳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1922年德国工业化生产尿素

Ⅰ:2NH3(g)+CO2(g) NH2COONH4(s)             ΔH1=-159.50kmol-1

Ⅱ:NH3COONH4(s) CO(NH2)2(s)+H2O(g)          ΔH2=+72.50kmol-1

①写出用NH3CO2合成尿素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按照酸碱质子理论,能接受H+的物质为碱,现常温下溶液中存在反应:NH3+NH2COOHNH2COONH4K=1×1010),则该溶液中碱性强弱为:NH3____NH2COONH4(填“强于”、“弱于”、“相等”或“不能确定”)。

②在一个体积恒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4molNH3的混合气体,经历反应Ⅰ、Ⅱ合成CO(NH2)2,混合气体中的氨气体积分数及气体总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对于反应Ⅰ:A点的正反应速率与B点的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v_______v(填“>”“<”或“=”)。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K1值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在B点氨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对于反应Ⅱ:从动力学分析,选用合适正催化剂可以使该反应活化能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利用二氧化碳制备乙烯

用惰性电极电解强酸性二氧化碳水溶液可得到乙烯,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②该装置中使用的是___________(填“阴” 或“阳”)离子交换膜。

 

查看答案

苯甲酸乙酯可用作食用香料。某小组用如下装置制备苯甲酸乙酯

反应原理:(苯甲酸乙酯)+H2O

产物和部分反应物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苯甲酸

乙醇

苯甲酸乙酯

熔点/℃

122.1

-117.3

-34.6

沸点/℃

249

78.3

213

 

实验步骤:

①在B中加入的物质有:12.2g苯甲酸、10mL乙醇、10mL浓硫酸和沸石;

②按图甲安装好仪器,水浴加热,回流2小时;

③冷却后将B中液体与30mL水混合,并分批加入碳酸钠粉末;

④分液,取出有机层并加入适量MgSO4摇匀;

⑤按图乙装置安好仪器,加热精馏④所得有机物,收集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 若加热后才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步骤② 采取水浴加热的优点是______

(3)步骤③ 为了预防液体因瞬时放出大量热而飞溅,将有机物与水混合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4)步骤④分液时除了要用到烧杯,还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使用该仪器之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无水Mg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步骤⑤收集馏分应控制的最佳温度为____________

(6)为了提高苯甲酸乙酯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___(任填一种)。

 

查看答案

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H2C2O4溶液中各型体浓度在其总浓度中所占比值叫其分布系数,常温下某浓度的H2C2O4溶液中各型体分布系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代表H2C2O4,曲线b代表C2O42-

B. 常温下0.1mol/L的NaHC2O4溶液显酸性

C. 常温下,H2C2O4的电离平衡常数Ka2=10-4..30

D. pH从1.30~4.30时,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

现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X、Y位于同主族,Z、W位于同主族且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Y、Z位于同周期,X与Z、W都不在同一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Z>W>Y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C. Z的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D. X2W2构成的燃料电池中,W2作负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