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是温室气体,研究CO2的应用对促进低碳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1922年德国工业化生产尿素
Ⅰ:2NH3(g)+CO2(g) NH2COONH4(s) ΔH1=-159.50kJ·mol-1
Ⅱ:NH3COONH4(s) CO(NH2)2(s)+H2O(g) ΔH2=+72.50kJ·mol-1
①写出用NH3和CO2合成尿素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按照酸碱质子理论,能接受H+的物质为碱,现常温下溶液中存在反应:NH3+NH2COOHNH2COONH4(K=1×1010),则该溶液中碱性强弱为:NH3____NH2COONH4(填“强于”、“弱于”、“相等”或“不能确定”)。
②在一个体积恒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4molNH3的混合气体,经历反应Ⅰ、Ⅱ合成CO(NH2)2,混合气体中的氨气体积分数及气体总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对于反应Ⅰ:A点的正反应速率与B点的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v_______v
(填“>”“<”或“=”)。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K1值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在B点氨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对于反应Ⅱ:从动力学分析,选用合适正催化剂可以使该反应活化能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利用二氧化碳制备乙烯
用惰性电极电解强酸性二氧化碳水溶液可得到乙烯,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②该装置中使用的是___________(填“阴” 或“阳”)离子交换膜。
苯甲酸乙酯可用作食用香料。某小组用如下装置制备苯甲酸乙酯
反应原理:(苯甲酸乙酯)+H2O
产物和部分反应物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 苯甲酸 | 乙醇 | 苯甲酸乙酯 |
熔点/℃ | 122.1 | -117.3 | -34.6 |
沸点/℃ | 249 | 78.3 | 213 |
实验步骤:
①在B中加入的物质有:12.2g苯甲酸、10mL乙醇、10mL浓硫酸和沸石;
②按图甲安装好仪器,水浴加热,回流2小时;
③冷却后将B中液体与30mL水混合,并分批加入碳酸钠粉末;
④分液,取出有机层并加入适量MgSO4摇匀;
⑤按图乙装置安好仪器,加热精馏④所得有机物,收集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 若加热后才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步骤② 采取水浴加热的优点是______。
(3)步骤③ 为了预防液体因瞬时放出大量热而飞溅,将有机物与水混合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4)步骤④分液时除了要用到烧杯,还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使用该仪器之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无水Mg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步骤⑤收集馏分应控制的最佳温度为____________。
(6)为了提高苯甲酸乙酯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___(任填一种)。
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H2C2O4溶液中各型体浓度在其总浓度中所占比值叫其分布系数,常温下某浓度的H2C2O4溶液中各型体分布系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代表H2C2O4,曲线b代表C2O42-
B. 常温下0.1mol/L的NaHC2O4溶液显酸性
C. 常温下,H2C2O4的电离平衡常数Ka2=10-4..30
D. pH从1.30~4.30时,先增大后减小
现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X、Y位于同主族,Z、W位于同主族且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Y、Z位于同周期,X与Z、W都不在同一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Z>W>Y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C. Z的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D. 在X2和W2构成的燃料电池中,W2作负极
G是合成双酚A的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关于G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6H10
B. 是乙烯的同系物
C. 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D. 难溶于水
下列图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