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
C. 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的元素
D. 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下列有关阳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阳离子都是由一个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的 ②非金属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
③阳离子的电子排布一定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
④阳离子的价态不会大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⑤阳离子都是稳定结构,不会再失去电子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位于:①第5周期;②第6周期;③ⅣA族;④ⅤA族;⑤ⅡB族,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⑤
114号元素(289Fl)是由设在杜布纳的核研究联合研究所的科学家于1998年用钙轰击钚获得,半衰期达30秒,相比之下,是超铀元素中异乎寻常的长寿核素,似乎正在证实稳定岛理论的预言。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为放射性元素
B. 该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C. 该元素位于第7周期ⅣA族
D. 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4、+2
苯甲酸苯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工业上用二苯甲酮制备苯甲酸苯酯。
制备苯甲酸苯酯的实验步骤为:
步骤1:将20mL浓H2SO4与40mL冰醋酸在下图装置的烧杯中控制在5℃以下混合。
步骤2:向烧杯中继续加入过硫酸钾25g,用电磁搅拌器搅拌4~5分钟,将二苯甲酮9.1g溶于三氯甲烷后,加到上述混合液中,控制温度不超过15℃,此时液体呈黄色。
步骤3:向黄色液体中加水,直至液体黄色消失,但加水量一般不超过1mL,室温搅拌5h。
步骤4: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倒入冰水中,析出苯甲酸苯酯,抽滤产品,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
(1)步骤1中控制在5℃以下混合的原因为 。
(2)步骤2中为控制温度不超过15℃,向混合液中加入二苯甲酮的三氯甲烷溶液的方法是 。
(3)步骤3中加水不超过1mL,原因是 。
(4)步骤4中抽滤用到的漏斗名称为 。
(5)整个制备过程中液体混合物会出现褐色固体,原因是 ;除去该固体操作为 。
A、B、C、D、E、F六种元素均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占四个原子轨道(能级);D元素原子的已成对电子总数是未成对电子总数的3倍;E与D处于同一主族;F位于ds区,且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1)E+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
(2)B、C、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B、C元素的某些氢化物的分子中均含有18个电子,则B的这种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B、C的这些氢化物的沸点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4)A、B、D可形成分子式为A2BD的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分子中B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 ;1 mol该分子中含有π键的数目是 。
(5)C、F两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C原子的配位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