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已知: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已知: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元素3p能级半充满;C是所在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D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试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写出D元素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

(2)D可形成化合物[D(H2O)6](NO3)3

①[D(H2O)6](NO3)3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NO3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

②在[D(H2O)6] 3+中D3+与H2O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1 mol [D(H2O)6] 3+ 中含有的σ键有________mol。

(3)已知B、C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通常有两种。这两种化合物中________(填化学式)为非极性分子。另一种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4)由A、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组成的晶体中,阴、阳离子都具有球型对称结构,它们都可以看做刚性圆球,并彼此“相切”。如下图所示为A、C形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图以及晶胞的剖面图:

晶胞中距离一个A最近的C________个,这些C围成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_,若晶体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则A的离子半径为________cm(用含NAρ的式子表达)。

 

3d54s1平面三角形sp2杂化配位键18PCl56正八面体 【解析】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A为Na元素;B元素3p能级半充满,B为P元素。D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D为Cr元素;C是所在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C为第ⅦA族元素,C为Cl元素。 (1)D为Cr元素,D元素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答案为:3d54s1; (2)①[D(H2O)6](NO3)3中NO3- N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5+1-3×2)=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该分子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采用sp2杂化,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sp2杂化; ②在[Cr (H2O)6] 3+配合离子中Cr3+与H2O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为配位键;水分子中含有σ键2×6=12,配位键也是σ键,1 mol [D(H2O)6] 3+ 中含有的σ键有12+6=18mol,故答案为:18; (3)已知B、C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PCl3和PCl5,PCl3为三角锥形结构,属于极性分子,PCl5为三角双锥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其中PCl3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PCl5; ; (4)由Na、Cl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以中间的黑色球为Na+离子研究,与之最近的氯离子有6个,这些氯离子围成的图形是正八面体;晶胞中Na+离子数目=1+12× =4,Cl-离子数目=8×+6×=4,故晶胞质量=g,晶胞体积=[g÷ρ]cm3=cm3,令Na+离子半径为r,则棱长为×4r=2r,故(2r)3=cm3,解得r=×cm,故答案为:6;×。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杂化轨道、分子结构、电离能、晶胞结构与计算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4)为易错点,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与数学计算能力,注意利用均摊法进行晶胞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工业上以煤和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转化可变为清洁能源氢气或工业原料甲醇。

(1)已知①C(s)+O2(g)=CO2(g)     ΔH1

②2H2(g)+O2(g)=2H2O (l)   ΔH2

③H2O (l)= H2O (g)       ΔH3

则碳与水蒸气反应C(s)+2H2O(g)CO2(g)+2H2(g)的ΔH =________

(2)工业上也可以仅利用上述反应得到的CO2和H2进一步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ΔH<0

①工业生产过程中CO2和H2的转化率________(填“前者大”、“后者大”、“一样大”或“无法判断”),为了提高甲醇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填两点)。

②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2和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改变温度,使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中的所有物质都为气态。起始温度体积相同(T1℃、2 L密闭容器).反应过程中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

CO2(mol)

H2(mol)

CH3OH(mol)

H2O(mol)

反应Ⅰ

恒温恒容

0min

2

6

0

0

10min

 

4.5

 

 

20min

1

 

 

 

30min

 

 

1

 

反应Ⅱ

绝热恒容

0min

0

0

2

2

 

①达到平衡时,反应Ⅰ、Ⅱ对比:平衡常数K(Ⅰ)___K(Ⅱ)(填“>”、“<”或“=”,下同);平衡时CH3OH的浓度c(Ⅰ)___c(Ⅱ)。

②对反应Ⅰ,前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CH3OH)=______,若30 min时只向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则平衡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查看答案

从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Fe       b.FeO      c.Fe3O4      d.Fe2O3

(2)硫酸渣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约45%,Fe2O3约40%,Al2O3约10%,MgO约5%。用该废渣制取药用辅料——红氧化铁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步骤i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步骤iii操作中,要除去的离子之一为Al3+。若常温时Ksp[Al(OH)3]=1.0×10-32,此时理论上将Al3+沉淀完全,则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

③步骤iv中,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铁溶液称为化学试剂中的“多面手”,向氯化铜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铜粉末会产生新的沉淀,写出该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请用平衡移动的原理,结合必要的离子方程式,对此现象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古老而神奇的蓝色染料普鲁士蓝的合成方法如下:

复分解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今基于普鲁士蓝合成原理可检测食品中CN,方案如下:

若试纸变蓝则证明食品中含有CN,请解释检测时试纸中FeSO4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已知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俗称莫尔盐)可溶于水,在100℃~110℃时分解。为探究其化学性质,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莫尔盐晶体加热时的分解产物。

甲同学设计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可能含有SO3(g)、SO2(g)及N2(g)。为验证产物的存在,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同学的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H→(____)(____)(____)→G。

②证明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安全瓶H的作用是____

Ⅱ.为测定硫酸亚铁铵纯度,称取m g莫尔盐样品,配成500 mL溶液。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甲方案:取25.00 mL样品溶液用0.1000 mol·L-1的酸性K2Cr2O7 溶液分三次进行滴定。乙方案:(通过NH4+测定)实验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取25.00 mL样品溶液进行该实验。

请回答:

(1)甲方案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方案中量气管中最佳试剂是________

a.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CCl4

(3)乙方案中收集完气体并恢复至室温,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4)若测得NH3V 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则硫酸亚铁铵纯度为_____(列出计算式)。

 

查看答案

25时,向10 mL 0.1 mol·L1 H2A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的pH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点溶液中含有NaHANa2A

B. NaH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Na2A溶液中小

C. B点,c (Na)2[c (H2A)c (HA)c (A2)]

D. D点,c (Na)c (A2)c (OH)c (HA)c (H)

 

查看答案

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再生循环脱硫,其原理如图,ab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槽分成为三个区域,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甲~戊分别代表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其中丙为硫酸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表示阳离子交换膜

B.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O2生成

C. 甲为NaOH溶液

D.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32+H2O2e=SO42+2H+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