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已知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俗称莫尔盐)可溶于...

已知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俗称莫尔盐)可溶于水,在100℃~110℃时分解。为探究其化学性质,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莫尔盐晶体加热时的分解产物。

甲同学设计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可能含有SO3(g)、SO2(g)及N2(g)。为验证产物的存在,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同学的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H→(____)(____)(____)→G。

②证明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安全瓶H的作用是____

Ⅱ.为测定硫酸亚铁铵纯度,称取m g莫尔盐样品,配成500 mL溶液。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甲方案:取25.00 mL样品溶液用0.1000 mol·L-1的酸性K2Cr2O7 溶液分三次进行滴定。乙方案:(通过NH4+测定)实验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取25.00 mL样品溶液进行该实验。

请回答:

(1)甲方案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方案中量气管中最佳试剂是________

a.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CCl4

(3)乙方案中收集完气体并恢复至室温,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4)若测得NH3V 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则硫酸亚铁铵纯度为_____(列出计算式)。

 

溶液变红NH3F D EF中出现白色沉淀 防倒吸Cr2O7 2-+ 6Fe2++14H+ =2Cr3++ 6Fe3++ 7H2Oc上下移动量气管(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 ×100%或×100% 【解析】Ⅰ.(1)莫尔盐[(NH4)2Fe(SO4)2•6H2O]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根据装置图可知,碱石灰可以吸收酸性气体,氨气遇到酚酞溶液会变红色,所以装置C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由此可知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NH3.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吸收分解产生的酸性气体,故答案为:溶液变红;NH3; (2)①要检验生成SO3(g)、SO2(g)及N2,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产生气体后,经过安全瓶后通过氯化钡溶液检验SO3,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氮气,所以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H、F、D、E、G,故答案为:F、D、E; ②由于产生的气体中有氨气,所以氯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可以吸收氨气并防止产生亚硫酸钡沉淀,排除SO2的干扰,SO3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可以产生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所以装置F中足量盐酸的作用是 吸收氨气并将溶液酸化,排除SO2的干扰;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F中有白色沉淀,安全瓶H可以防止倒吸,故答案为: F中有白色沉淀;防止倒吸; Ⅱ.(1)酸性K2Cr2O7 溶液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 2-+ 6Fe2++14H+ =2Cr3++ 6Fe3++ 7H2O,故答案为:Cr2O7 2-+ 6Fe2++14H+ =2Cr3++ 6Fe3++ 7H2O; (2)乙装置中导管在液面以上,符合排液体收集气体要求,量气管中液体应不能溶解氨气,氨气易溶于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难溶于四氯化碳,故用排四氯化碳法收集,故答案为:c; (3)乙方案中收集完气体并恢复至室温,读数前应保证装置内气体的压强与外界相等,进行的操作为上下移动量气管(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故答案为:上下移动量气管(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 (4)V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m g硫酸亚铁铵样品中含N的物质的量为 ×mol=mol,硫酸亚铁铵的纯度为:[× mol×392g/mol÷mg]×100%= ×100%,故答案为:×100%。 点睛: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难点是排列实验先后顺序,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排列顺序,注意要排除其它因素干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时,向10 mL 0.1 mol·L1 H2A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的pH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点溶液中含有NaHANa2A

B. NaH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Na2A溶液中小

C. B点,c (Na)2[c (H2A)c (HA)c (A2)]

D. D点,c (Na)c (A2)c (OH)c (HA)c (H)

 

查看答案

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再生循环脱硫,其原理如图,ab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槽分成为三个区域,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甲~戊分别代表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其中丙为硫酸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表示阳离子交换膜

B.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O2生成

C. 甲为NaOH溶液

D.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32+H2O2e=SO42+2H+

 

查看答案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W>X>Y>Z>M

B. XZ2为直线形的共价化合物

C. X、Y、Z 分别与M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D. 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查看答案

下列操作及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应用

解释

A

在相同条件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5% H2O2溶液,再向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1 mL H2O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可以探究催化剂FeCl3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

B

向盛有1mL 0.01 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0.01 mol·L1 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01 mol·L1 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常温下,Ksp(AgCl)> Ksp(AgI)

C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D

保存硫酸亚铁溶液需加入少量稀盐酸和铁钉

防止 Fe2+水解以及被 O2 氧化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 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氯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D. 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3H6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9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