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工业采用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碳酸锰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

工业采用氯化铵焙烧菱锰矿制备碳酸锰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MnCO3 ,其中含Fe、Ca、Mg、Al等元素。

②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为:MnCO3 +2NH4Cl MnCl2+2NH3↑ +CO2↑+ H2O。

③部分阳离子沉淀时溶液的pH的值:

 

Al3-

Fe3+

Ca2+

Mn2+

Mg2+

开始沉淀的pH值

4.1

2.2

10.6

8.8

9.6

沉淀完全的pH值

4.7

3.2

13.1

10.1

11.1

 

 

 

(1)实验室“焙烧”操作盛放固体的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1、2、3,分析焙烧过程中对温度、NH4Cl用量[m(NH4Cl):m(锰矿粉)]、时间的最佳选择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锰浸出液净化除杂时,先加入MnO2将Fe2+转化为Fe3+,再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将Fe3+和Al3+变为沉淀除去。然后加入NH4F将Ca2+、Mg2+变为氟化物沉淀除去。

(4)“碳化结晶”步骤中,加入碳酸氢铵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6)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锰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步骤为:称取16.80g试样,溶于适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磷酸和硝酸,加热使反应:2Mn2++NO3-+4PO43-+2H+2[Mn(PO4)2]3-+NO2-+H2O充分进行。除去溶液中存在的NO3-和NO2-后,加入l00.00mL2.00 mol·L-1的(NH4)2Fe(SO4)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Mn(PO4)2]3-+Fe2+=Mn2++Fe3++2PO3-;再用1.00mol·L-1酸性K2Cr2O7溶液滴定过量的Fe2+,滴定终点时消耗10.00mL酸性K2Cr2O7溶液。

①酸性K2Cr2O7溶液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Cr3+)。

②产品中碳酸锰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坩埚500℃1.10∶1(或1.10/1.1∶1、1.1)60min4.7≤pH<8.8Mn2++2HCO3-=MnCO3↓+CO2↑+H2ONH4Cl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95.8%或0.958 【解析】(1)实验室固体“焙烧”通常在坩埚中进行; (2)随着温度的升高,锰浸出率逐渐升高,但是500℃以后,锰浸出率增加缓慢,并且在500℃时,锰浸出率已经达到95%以上,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焙烧温度取500℃即可;当氯化铵与锰矿粉质量比为1.1:1时,锰浸出率已经达到95.8%,继续增加氯化铵用量,锰浸出率提高不明显,因此,选择氯化铵与锰矿粉质量比为1.1:1;焙烧时间为1h时锰浸出率达到最大,超过1h锰浸出率趋于平缓,因此,实验选择适宜的焙烧时间为1h; (3)在80℃~90℃时,加入MnO2将Fe2+氧化为Fe3+,调节溶液的pH在“4.7≤pH<8.8”,水解沉淀Fe3+,此时Al3+也水解为Al(OH)3沉淀; (4)“碳化结晶”时,加入碳酸氢铵是HCO3-的电离促进Mn2+生成MnCO3溶液,同时HCO3-与电离出的H+结合成水和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2HCO3-=MnCO3↓+CO2↑+H2O; (5)“碳化结晶”时副产物为NH4Cl,可作为原料循环使用; (6)①Fe2+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2Cr2O7溶液氧化为Fe3+,同时K2Cr2O7被还原为Cr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1.00 mol·L-1×0.01L=0.01 mol,过量Fe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6=0.06mol,则与[Mn(PO4)2]3-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为2.00 mol·L-1×0.1L-0.06mol =0.14 mol,根据Mn2+~[Mn(PO4)2]3-~Fe2+,可知Mn2+的物质的量为,则样品中碳酸锰的质量分数为(0.14mol×115g/mol)÷16.80g×100%=95.8%。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实验室进行氯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A中固体是氯酸钾,液体a是浓盐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B为干燥装置,加入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欲净化氯气,A、B间应添加一个盛有_________________的洗气瓶。

(3)C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E中发生的反应为: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E中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2-。某兴趣小组认为该吸收液中还可能存在ClO-和SO32-

a.甲同学认为该吸收液中ClO-和SO32-不能同时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b.乙同学为了检验吸收液中是否含有SO32-,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后,滴加品红溶液,发现品红溶液褪色。据此推断该吸收液中一定有SO32-。乙同学的推断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c.请设计实验检验吸收液中是否含有ClO-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

常温下,等体积、pH均为3的HA和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pH值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HB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B. 用pH为11的某碱与pH为3的HB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不可能显碱性

C. 氨水与HA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可能存在:c(NH4 )>c(A)>c(H)>c(OH)

D. 完全中和等体积等pH的HA、HB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HA<HB

 

查看答案

直接氨硼烷(NH3·BH3)电池可在常温下工作,装置如图。该电池的总反应为:NH3·BH3+3H2O=NH4B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左侧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池工作时,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负极移动

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 消耗3.1g氨硼烷,理论上转移0.6mol电子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实验设计要求的是(    )

A. 测定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B. 模拟海水中铁的防护

C. 证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

D. 制备乙酸甲酯

 

查看答案

A、B、 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B、C、E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A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C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备D的单质;E单质是制备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B>C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A<E

C. 工业上不用电解氯化物的方法制备单质D是由于其氯化物的熔点高

D. 相同质量的C和D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前者生成的氢气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