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测得pH =1.0的某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Na+、Fe2+、Al3+、NH4+、SO42-、Cl-中的若干种离子,现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取该溶液10.0 mL,加入过量1.0 mol•L-1 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和无色气体B,B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步骤Ⅱ:向I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1.0 mol•L-1 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C和无色刺激性气体D生成。用铂丝蘸取所得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步骤Ⅲ:向Ⅱ所得的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有沉淀E生成。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CO2先后分别与NaOH(aq)、NaAlO2( aq)反应
B. 原溶液一定含有:Na+、Fe2+、Al3+、SO42-
C. 步骤I中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BaSO4
D. 步骤Ⅱ中产生沉淀C的反应:Fe3++3OH-=Fe(OH)3↓
等体积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溶液、②HSCN溶液、③NaHCO3溶液混合,①、②分别与③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CO2气体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溶液pH的比较③>②>①
B.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c(SCN-)
C. 上述三种溶液中水电离的电离度:NaHCO3>CH3COOH>HSCN
D. ①与③反应所得的溶液中:c(CH3COO-) + c(CH3COOH) = 0.1mol/L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实验设计、仪器使用能达到目的是( )
A. 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
B. 实验室采用所示装置收集SO2
C. 可用所示装置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
D. 可用所示装置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
如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化合物均是芳香烃
B. 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均能与溴水反应
C. 两种化合物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
D. 两种化合物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
短周期元素A、B、C、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X、Y、Z、W,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常温下X、Z、W均可与Y反应,A、C、D的原子序数及0.1mol/L X、Z、W溶液的pH如图所示(已知lg2=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离子半径小于B的离子半径
B. W、X两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C. D氢化物稳定性小于C氢化物稳定性
D. B的简单离子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1 mol的白磷(P4)或甲烷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均为0.4NA
B. 将1 mol Cl2通入水中,HC1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A
C. 6.4 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l2通入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