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         

3)若(2)实验中未检验到Fe3+的存在,则可能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共7分)(1)防止暴沸 (1分);3Fe+4H2O(g)Fe3O4+4H2(2分); (2)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溶液中有Fe3+,否则无(2分); (3)2Fe3++Fe=3Fe2+(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Fe+4H2O(g)Fe3O4+4H2。 (2)简述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为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溶液中有Fe3+,否则无。 (3)若(2)实验中未检验到Fe3+的存在,这说明铁把生成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Fe3++Fe=3Fe2+。 考点:考查铁和水蒸气反应实验探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实验室制取氯气除了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外还可利用下列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该反应的优点是反应产生氯气速度快、不需加热。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       是氧化剂,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量之比为        

2)把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室配制好2.0 mol·L-1NaOH溶液,需要这种溶液          mL才能与2.24 L氯气(标准状况)恰好完全反应。

4)已知Br2的水溶液因浓度不同而呈现橙色或红棕色,NaBr溶液中缓缓通入Cl2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请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情况:                

5)现需490 mL 2.0 mol·L-1NaOH溶液:

所需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上述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天平(含砝码)、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结果偏高的是         

A.定容时俯视

B.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C.溶解所用烧杯未洗涤

DNaOH溶解后,未冷却即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

向含Al2SO43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人1 mol/L 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2-

B.向D点溶液中通人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a2+2Al3+8OH-3SO42-3BaSO42AlO2-4H2O

 

查看答案

250 mLBaCl2KCl的混合溶液分成10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

A4b2amol/L      B202abmol/L

C20b2amol/L     D40b2amol/L

 

查看答案

蛇纹石由MgOAl2O3SiO2Fe2O3组成。现取一份蛇纹石试样进行实验,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在所得的沉淀X和溶液Y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X的成分是SiO2

B.将蛇纹石试样直接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可得到红色颜料Fe2O3

C.在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得到沉淀是Fe(OH)3

D.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Al3+Fe3+

 

查看答案

下列装置可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二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出MnCl2溶液中的固体MnO2

D.用装置丁称得回收的二氯化锰质量为5.36 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