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磷尾矿难溶于水,主要含Ca5(PO4)3F和CaCO3·MgCO3。某研究小组提...

磷尾矿难溶于水,主要含Ca5(PO4)3FCaCO3·MgCO3。某研究小组提出了用磷尾矿制备CaCO3Mg(OH)2P4CO的方案,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精矿[Ca5(PO4)3F]分解温度_______________(高于低于 )950℃

(2)NH4NO3溶液能从磷矿I中浸取出Ca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第一次浸取液用NH4NO3而不用的(NH4)2SO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精矿与SiO2C发生反应时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4)其产物CO在工业上有重要的综合应用,现以COH2O、熔融Na2O组成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写出石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Na+________(填写石墨Ⅰ”石墨Ⅱ”)移动。

(5)CO也可由甲酸(HCOOH)制取,甲酸是易溶于水的一元弱酸。

常温下关于1 L 0.1 mol·L-1 HCOONa溶液,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c(H+c(OH-)1×10-14

bc(H+)+c(HCOOH)c(OH-)

cc(Na+)c(HCOOH)+c(HCOO-)

dc(Na+)c(H+)c(HCOO-)c(OH-)

1 L 0.1 mol·L-1 HCOONa溶液中加水稀释后,c(HCOOH)·c(OH-)的数值________(填写增大”“不变)

 

(1)高于; (2)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H+能从磷矿I中浸取出Ca2+(或H+与CaO、Ca(OH)2反应生成Ca2+);CaSO4微溶于水,第一次若使用硫酸,不能完全浸取Ca2+ (3)Ca5(PO4)3F (4)CO+O2-2e-=CO2;石墨Ⅱ; (5)①d;②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磷尾矿[主要含Ca5(PO4)3F和CaCO3•MgCO3]在950℃下煅烧,其中碳酸钙和碳酸镁分解,生成气体的成分为二氧化碳(CO2),磷矿Ⅰ的主要成分为Ca5(PO4)3F、CaO、MgO,NH4NO3溶液中铵离子水解呈酸性,可溶解CaO,得到的浸取液Ⅰ含有Ca2+,可生成CaCO3,磷矿Ⅱ含有Ca5(PO4)3F、MgO,加入硫酸铵浸取,浸取液Ⅱ含有镁离子,可生成氢氧化镁,磷精矿加入二氧化硅、C等,在高温下发生4Ca5(PO4)3F+18SiO2+30C2CaF2+30CO+18CaSiO3+3P4。 (1)根据流程图,在950℃煅烧是磷精矿[Ca5(PO4)3F]未分解,因此磷精矿的分解温度高于950℃,故答案为:高于; (2)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H+能从磷矿I中浸取出Ca2+;CaSO4微溶于水,第一次若使用硫酸,不能完全浸取Ca2+,因此第一次浸取液用NH4NO3而不用的(NH4)2SO4,故答案为: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H+能从磷矿I中浸取出Ca2+;CaSO4微溶于水,第一次若使用硫酸,不能完全浸取Ca2+; (3)根据流程图,磷精矿加入二氧化硅、C等,在高温下发生4Ca5(PO4)3F+18SiO2+30C2CaF2+30CO+18CaSiO3+3P4,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被还原的物质是Ca5(PO4)3F,故答案为:Ca5(PO4)3F; (4)石墨Ⅰ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2;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Na+向石墨Ⅱ移动,故答案为:CO+O2-2e-=CO2;石墨Ⅱ; (5)①a.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c(H+)·c(OH-)=1×10-14,正确;b.根据质子守恒,有c(H+)+c(HCOOH)=c(OH-),正确;c.根据物料守恒有c(Na+)=c(HCOOH)+c(HCOO-),正确;d.HCOONa溶液水解显碱性,水解程度一般较小,c(Na+)>c(HCOO-) >c(H+)>c(OH-),错误;故选d; ②向1 L 0.1 mol·L-1 HCOONa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促进水解,c(HCOO-) 减小,温度不变,水解常数不变,K=, c(HCOOH)·c(OH-)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考点:考查了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盐类的水解的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Na2S2O3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工业制备Na2S2O3的反应为: S(s)+Na2SO3(aq)Na2S2O3(aq),产品中常含有少量Na2CO3 Na2SO3Na2SO4。实验室拟用如下实验装置在C中制备Na2S2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可观察到溶液先变浑浊,后又澄清,生成的浑浊物质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_;为保证Na2S2O3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__

(3)为了验证固体硫代硫酸钠工业产品中含有碳酸钠,选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的字母代号),装置C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能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检验固体硫代硫酸钠工业产品中含有Na2SO3,需先加水配成稀溶液,再依次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品红溶液。

 

查看答案

羰基硫(O=C=S)广泛存在于以煤为原料制备的各种化工原料气中,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化学产品质量下降和大气污染等。羰基硫的氢解和水解反应是两种常用的脱硫方法,其反应式分别为:

氢解反应:COS(g)+H2(g)H2S(g)+CO(g)   ΔH1+7 kJ·mol-1

水解反应:COS(g)+H2O(g)H2S(g)+CO2(g)  ΔH2-35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H2(g)+CO2(g)  ΔH3,则ΔH3 _______

(2)水解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减小容器的体积,则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下同)COS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

(3)COS氢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具有如下的关系式(ab均为常数)

如图能表示COS的氢解反应的直线为____________

一定条件下,催化剂COS氢解反应的催化作用如下: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a 的数值

b的数值

催化剂

t

a1

b1

催化剂

2t

a2

b2

a1_______________a2 ()

(4)某温度下,维持体系体积恒定,物质的量分别为mnCOS蒸气和H2发生氢解反应。已知COS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mnα等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YZ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由X与氢元素组成四原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XY2WY2都能溶于水生成对应的酸

bQ的含氧酸的酸性比X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W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由NaOH溶液分别滴入MgQ2ZQ3溶液中的反应现象可比较MgZ金属性的强弱

(3)自来水厂常用QY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后的水中要求QY2的浓度在0.100.80 mg·L-1之间。碘量法可以检测水中QY2的浓度,步骤如下:

操作: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再用NaOH溶液调至中性,并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操作:再加入一定量的Na2S2O3溶液。(已知:2S2O+I2S4O+2I-)

操作:然后再加硫酸调节水样pH13

操作时,不同pH环境中Q元素粒子种类及化合价如图所示:

操作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操作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操作过程中,溶液又呈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水样的体积为1.0 L,在操作中消耗了1.0×10-3mol·L-1Na2S2O3溶液10 mL,则水样中QY2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mg·L-1(精确到0.01)

 

查看答案

常温下,现向50 mL 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0.05 mol·L-1 NaOH溶液,得到溶液的pH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假设滴加过程中无气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O)c(NH)c(H+)c(OH-)

B.图中bcd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

C.b点后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NH3·H2O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D.pH=7时,溶液中c(H+)+c(Na+)+c(NH)=c(SO)+c(OH-)

 

查看答案

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0.3 mol Z和一定量的Y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图二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5 mol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 3Z(g) H0

C.t0=0t1=10 s,则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3 mol/(L·s)

D.反应物X的转化率t6点比t3点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