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浓硝酸和...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B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浓硫酸可干燥H2和CO,不可干燥 SO2和NH3

C

SO2是酸性氧化物

SO2可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D

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和NH4HCO3均可用作氮肥和制取氨气

 

 

C 【解析】 试题分析: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但浓硝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稀硝酸只是变红色,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和酸性,所以浓硫酸可干燥H2、CO和SO2,不可干燥和NH3,故B错误;C.SO2是酸性氧化物,所以SO2可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故C正确;D.铵盐受热易分解,NH4HCO3可用作氮肥和制取氨气,但NH4Cl不可以直接加热制取氨气,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硝酸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3NO2+2OH-=2NO3-+NO↑+H2O

B.将铁丝插入过量的稀硝酸中:Fe+4H+NO3=Fe3++NO↑+2H2O

C.IBr和Cl2的化学性质相似,将IBr通入NaOH溶液中:IBr+2OH-=I-+BrO-+H2O

D.Na2S溶液通入足量SO2气体:2S2-+SO2+2H2O=3S↓+4OH-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变为无色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查看答案

某离子反应中共有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其中c(ClO) 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NH4

B.消耗1mol氧化剂,转移2mol电子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

D.反应后溶液酸性明显增强

 

查看答案

已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1g白磷分子中所含p—p共价键数目为1.5NA

B.标准状况下,2.24LD2中所含中子的数目是0.2NA

C.常温常压下42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氢原子数目为6 NA

D.常温下,向1L0.2mol/L的盐酸溶液通入氨气,当溶液PH=7时,溶液中NH4+的数目小于0.2NA

 

查看答案

已知2A2(g)+B2(g)2C3(g);△H=-Q1 kJ/mol(Q1>0), 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A2和1 mol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3的浓度为w mol·L-1,放出热量为Q2 kJ。

(1)到平衡时, A2的转化率为           

(2)达到平衡后,若向原容器中通入少量的氩气,A2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3,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Q3 kJ,C3浓度          (填>、=、<)w mol·L-1Q1Q2Q3 之间满足何种关系:Q3=           

(4)改变某一条件,得到如图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c>b>a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T2>T1

d.b点A2和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5)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容器,起始时加入4 molA2和2 molB2,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Q4 kJ,则Q2          Q4(“>”“<”“=”)

(6)下列措施可以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B2的转化率是           (填选项序号)。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C3       d.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